美國孩子從拿得動杓子起就被培養自己吃飯。(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2017年5月20日訊】近日,海外中文網站上一篇關於美國父母如何在餐桌上教育孩子的文章,引發中國家長的關注。
文章內容如下:
中國父母對孩子的愛,在吃飯問題上可以說是表現的淋漓盡致,從嬰兒時代的一杓接一杓,到幼兒時代的滿屋子追著餵,甚至到孩子六七歲,還在求著孩子打著孩子吃,不管三七二十一,多吃一口是一口。
美國父母也關心孩子的飲食,關心孩子的營養均衡,飲食質量,越來越多的家庭會為孩子挑選有機綠色食品,限制孩子攝入過多的糖份和脂肪。但是,美國父母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了孩子,他們認為,讓孩子從小自己決定吃還是不吃,吃多少,是培養他們思維獨立的開始。
從孩子能夠拿得動杓子起,就開始自己吃飯了,儘管孩子的協調能力還不行,杓子裡的食物會弄得滿身滿地都是,但是美國父母並不在意。孩子一歲左右,父母餵飯的工作基本結束,孩子得自己一個人把自己餵飽。在美國家庭經常可以見到這樣的場景,父母把他們放在高高的餐椅裡,放上食物就走開忙去了,等到時間差不多的時候,父母過來收拾東西。就算沒吃完也是如此,不能讓孩子花上一個小時的時間吃一頓飯。
很多孩子,一歲多上day care(托兒所),都得自己吃飯,十多個孩子坐在一起,統一開飯,如果你不會吃飯,等時間到了東西就會被收走,所以,要「生存」,就得先學會吃飯。你想吃什麼不想吃什麼,吃多還是吃少,都由自己決定,父母看不見也管不著,更不會因為你中午沒吃好,回來就給加餐。
我的鄰居Carol是兩個男孩子的媽媽,兩個非常調皮的孩子,我總能聽見隔壁他們打打鬧鬧的聲音,但是,他們吃飯的時候非常規矩,每次玩得正起勁只要媽媽說開飯,就馬上洗手吃飯。我問Carol,用的什麼好辦法。她笑著說,餓過幾次之後就懂了。
男孩子有時玩著玩著就忘記吃東西,Carol走過去問,你們確定不吃晚飯嗎?男孩子抬起頭來說:是的。Carol說,那從今天晚上都不能吃東西,同意嗎?兩個男孩堅定的回答:同意。孩子們玩興過後,開始餓起來,問媽媽能不能吃東西。Carol說,我們已經商量好了的,今天晚上不能吃東西。男孩子求:媽媽,我就吃一塊cheese,就一小塊cheese,也不行嗎?Carol說,抱歉,不行。於是,孩子就餓了一個晚上。這樣的事情,經過幾次之後,孩子們就懂了,吃飯時間不吃飯,錯過了就沒有了,你必須自己承受當時犯錯所帶來的後果,只有嘗到苦頭,才會吸取教訓。
而與之相反的,中國家庭的廚房是永遠忙碌的,孩子如果不吃,那下一頓就在那裡隨時為你準備著,總會有人在催著你等著你去吃。像這樣經常被迫進食的孩子,哪會有飢餓意識呢?
同樣,在中國家庭的餐桌上,發生得最多的一幕就是不停的給孩子夾菜,甚至分配任務,今天要吃多少肉,多少蔬菜,就算你不愛吃,也得吃下去。美國的父母也注重孩子的飲食均衡,他們也希望孩子能多吃蔬菜,有意識的給孩子補鈣,但是,他們不會強迫孩子吃。如果孩子對桌上的某樣菜情有獨鍾,對其他的菜視而不見,父母會把那道菜收起來,剩下的,孩子自己去決定吃還是不吃。不管孩子吃飽還是沒吃飽,如果他說,我吃飽了,他馬上就可以放下刀叉,離開餐桌,父母絕對不會要求他再吃上一口。
美國父母決定給孩子吃些什麼,孩子自己決定吃多少。這就是美國父母給孩子上的第一堂「獨立教育課」。父母充分信任孩子,把吃飯的主動權交給孩子,相信孩子自己餓了就會吃,飽了就會停止。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信任,不去依賴父母,自己搞定吃飯問題,內心會變得獨立與自信。
與「放手讓孩子吃飯」相反的,是美國家庭嚴格的「餐桌禮儀教育」,從孩子上餐桌的第一天起,家長就開始對他進行了進餐教育,幫助他們學會良好的進餐禮儀,比如上文說的,如果孩子只愛吃一個菜,家長會把這個菜收起來,因為一方面,偏食會讓人營養不良,另一方面,只顧自己不顧他人的吃法,是自私和缺乏禮貌的表現。
大部分美國孩子會從2歲起開始系統的學習用餐禮儀,比如吃飯不能發出聲音,刀叉不能敲盤子,就算是不小心,也會跟所有人說對不起。大一點的孩子,還會幫助父母做一些餐前準備,餐後收拾工具,減輕家長的負擔的同時讓孩子有一種參與感,學到了一些接待客人的餐桌禮儀。
所以,我們可見,大多數的美國人,進餐時都非常有紳士風度,這和他們從小的教育是分不開的。相比之下,中國餐館裡的眾生百態,也說明瞭一個問題,中國父母,盡心盡力地餵孩子物質食糧,卻忘了精神這更珍貴的食糧。
常有年輕父母抱怨:我們有心培養孩子自己吃飯,但無奈老人在,有心無力。中國的老一輩曾經深受飢餓之苦,所以,在餵養孩子的事情上,有東西不吃似乎是大逆不道的事情。如果你餓孩子一頓,老人家輕則在背地裏給孩子塞零食,重則拍案而起,鬧得天下大亂。所以,有時真的很無奈。尤其是當看到孩子,有時為了討好父母,不想吃也說好吃,吃飽了也麻木地吃時,更是一種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