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7年5月10日訊】上週末跟兩基金經理喝早茶,不管是閃崩、銀行委外還是券商資管,最終話題落腳在金融監管上。這一輪監管會持續多長呢?「今年是監管大年,我們公司的看法」,其中一位說。
而我卻是想起了3月中旬拿到的《關於規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內審稿)》文件,原來市場低估了這份文件。這份文件的重要性,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曾經事先強調過:這是中國金融市場防範風險,健康發展必要做的一件大事。
而上週五,證監會就證券公司資管資金池業務問題,回答說:近日,有關證監局督導部分證券公司對照法規要求開展資管業務自查,是前期監管工作的延續,並非新增要求。
這也不是客套的回答,而是實情,延續的是3月份文件精神。看下來,這一輪金融監管起點高,是事關全局的一攬子計畫。
用申萬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上週的機構路演話語,就是:正在進行中的金融監管力度和時間可能遠大於預期,對市場心理風險偏好壓制還將持續較長時間。這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
比如,同樣再來看3月中旬的《關於進一步加強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債券交易監管的通知》,「自查自糾」要持續到今年10月。
而到這週末,廣發的首席策略陳傑的路演感受是:感覺投資者對於金融監管不斷加強的恐慌心理越來越重。有受傷的機構投資者還當面嗆口:年初廣發觀點是一季度樂觀二季度謹慎,為啥到二季度卻反而修正了年初的觀點,轉向樂觀。
陳傑反思是忽略了核心變數:金融監管。金融監管的加強既抬高了利率水平,又抑制了風險偏好,進而對整個市場趨勢產生了根本性的影響。
一旦確認將「金融監管」看做影響市場的核心驅動因素,就可參考2010年4月地產調控加碼以及2013年6月「錢荒」之後的市場特徵,當時先是投資者都開始擔心監管層會以犧牲經濟穩定來推動結構調整,因此都極度悲觀。不過後來當結構調整觸及到「經濟維穩」的底線之後,還是會有相應的對沖政策出臺,市場情緒也會隨之得到修復。
所以,展望後續市場,需要期待接下來能有對沖性的政策出臺。到那時,市場的悲觀情緒就能夠得到修復,而在此之前可能繼續維持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