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石破天驚》中的VX神經毒氣(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7年3月11日訊】前段日子金正男在馬來西亞機場遭人毒殺,這牽涉到情報活動中暗殺的問題。在這裡我把我知道的一些內幕分享給大家。
暗殺,在情報術語中叫「濕活」,從事暗殺活動的職業殺手一般被稱為「乾濕活」的。從事暗殺活動古已有之,遠的不說,像專諸刺王離、荊軻刺秦王這樣的故事,大家比較熟悉了。三國時期還有一位熱衷於暗殺的名人——姜維,史料記載:姜伯約「陰養死士」,熱衷於搞暗殺。諸葛亮死後蜀漢國內影響最大的一次刺殺行動:費禕遇刺,據說就和姜維有關。這次暗殺的直接後果就是改變了費禕生前制訂的國策:停止北伐、休養生息。
近代歷史上,國內外都出現了不少暗殺行動,例如1914年奧匈帝國王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薩拉熱窩遭到塞爾維亞激進份子的刺殺,傷重不治身亡,這件事件成為一次大戰直接導火索。到了二戰期間,交戰雙方間互相暗殺更是頻繁,希特勒納粹組織敢死隊數次試圖暗殺三巨頭:丘吉爾、羅斯福、斯大林,但在三方保衛機關的嚴密看護下,暗殺全部失敗。最危險的一次是1943年德黑蘭會議上,納粹德國特工在距離三巨頭很近的距離上被警衛人員發現並擊斃,事後三巨頭身邊站滿了各自保鏢,但三人只是彼此笑笑、心照不宣。1943年,美國太平洋艦隊情報部門破譯了日軍密電碼,獲知了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山本五十六的詳細行程後,精心制定了代號為「復仇」的暗殺行動,派戰鬥機埋伏在山本座機必經空域,一舉將其擊落,打掉了一個心腹大患。1944年6月6日「D」日後幾天時間內,納粹德國內部接連發生了兩起刺殺事件:先是希特勒在自己的「狼穴」參加軍事會議時遭到炸彈襲擊,身受重傷;接著是西線德軍司令隆美爾的車隊在趕往前線途中遭到英國戰鬥機的掃射,身負重傷。事實上當時西線德軍已經處於癱瘓狀態了。
毒物謀殺
暗殺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在短時期內給對方造成巨大的心理震撼,以至於戰局發生逆轉。暗殺的手法,常用的有:爆炸、槍殺、毒殺、製造意外事故(車禍、空難)謀殺、綁架暗殺,甚至還有利用放射性物質讓對方慢性死亡或者細菌感染使其死亡等等。其中毒殺這種辦法屬於暗殺中比較高端的一種手段。
但話說回來,毒殺這種手段對操作者的手法、技巧要求很高。首先,操作者要有機會接近目標,甚至是對方比較信任的人才有可能實施毒殺;其次,雖然自然界各種有毒物質不下千種,但適合用來實施毒殺的化學物質並不多。要同時滿足這兩點,難度很高。
就拿刺殺汪精衛來說,1938年底,汪精衛叛逃越南河內,準備叛國投敵,當時國民黨軍統準備實施暗殺。據當時參與暗殺的軍統特務陳恭澍回憶,最初他們也是準備實施毒殺——在汪精衛愛吃的麵包上塗毒藥,但試驗後發現,經過處理的麵包的色澤和味道發生了明顯變化,這顯然是不行的。幾經嘗試不成功後,只得放棄毒殺的辦法,改用傳統的槍殺解決問題。
前面提到實施毒殺的特點:隱蔽性強、不易被發現,但對操作者要求高,必須有機會接近對方,甚至必須是對方信任的人;對毒物本身有要求:劑量小、毒性大——一旦中毒幾乎沒有挽救餘地,所謂拿到解藥就能救命的說法完全是電影的杜撰、無色無味容易隱藏、使用方法多樣——可以口服也可以外用。老實說,要滿足上述條件,非特別毒物無法勝任。
那麼情報組織或者恐怖份子實施暗殺時常用的毒物都有哪些呢?常用的毒物有:氰化物、蓖麻毒素或河豚毒素、神經毒劑如沙林、梭曼或VX毒劑。
先說氰化物,氰化物是老牌毒物了,二戰開始就被大量運用。當時深入敵後的特工臨行前都會發內藏氰化鉀的小藥丸,目的是當落入敵人手中時可以服用自盡,畢竟對方情報機關的刑訊手段是非常殘忍的。
氰化物的優點是獲得容易,隱蔽性強,可以隱藏在香菸、藥丸、甚至衣領裡,趁人不備服用。以納粹黨衛軍頭子希姆萊來說,希姆萊在逃亡途中被英軍俘獲後,雖然經過仔細搜身甚至更換衣服後,仍能自殺,根源在於當時搜身不嚴,沒有檢查他的口腔——裡面暗藏了氰化鉀藥丸。反過來,氰化物的缺點就是必須口服才能生效,所以反間諜人員在抓捕對方特工時第一個動作就是控制住對方的口腔,讓他沒法咬合,然後仔細搜身,有時候乾脆把對方衣領子直接撕掉。
蓖麻毒素
氰化物最大的缺點是必須口服,相比起來蓖麻毒素的使用範圍就大很多,允許以注射形式下毒。
1978年9月7日,流亡英國的保加利亞異議人士喬治.馬可夫正行色匆匆地走在倫敦泰晤士河上的滑鐵盧橋上。當他在一座公交車站等車時,另一位穿著風雨衣的男子靠近了他,並用手裡的黑色長柄雨傘傘尖對著他的小腿刺了一下,然後趁馬可夫沒有反應過來匆匆地離開了。沒過多久,馬可夫就感到自己的小腿有股燒灼般的疼痛,然後是高燒,三天後不治身亡。
事後,倫敦警方奉命對馬可夫進行驗屍,在他的小腿發現了一個針頭大小的金屬球,裡面殘存著蓖麻毒素的樣本,綜合其他中毒症狀分析,馬可夫致死的罪魁禍首就是蓖麻毒素。
蓖麻毒素提煉自蓖麻籽,通常要從數噸甚至數十噸蓖麻籽裡才能提煉出微量的蓖麻毒素,但蓖麻毒素毒性極大,極微量毒素可以輕易致人死亡,而且幾乎沒有解藥可救。而且它對目標的攝入方式要求比較低,可以口服也可以注射。事後警方調查發現,之前那個用雨傘刺傷馬可夫的人手中的雨傘是經過改裝過的注射槍——先用傘尖刺穿目標皮膚,然後用高壓氣體把小球射入目標體內,小球是空心的,內藏蓖麻毒素,開口的封蠟被融化後蓖麻毒素流進目標血液內致其死亡,整個動作乾脆利落、一氣呵成。
蓖麻毒素的最大優點是隱蔽性強、需要劑量小,但它對使用者的要求很高,整個動作必須一氣呵成,不能有任何拖泥帶水,否則整場行動就會功敗垂成。就在馬可夫死前十多天,另一個保加利亞人也在巴黎遭到類似攻擊,當時他遭到槍擊後在醫院檢查傷情時,在傷口也發現了類似的鋼珠,但因為鋼珠在射擊時遭到破壞,只有少量蓖麻毒素沾到這個保加利亞人皮膚上,此人才僥倖撿了條性命。
VX毒劑
和氰化物相比,蓖麻毒素毒性大、隱蔽性強,只要以注射形式即可讓目標中毒,使用起來確實進了一大步。但蓖麻毒素有它先天弱點:提煉難度大,對操作人要求高,如果操作人技藝不精或者工具本身有問題,暗殺很難成功。
於是第三種常用毒物出現了——VX毒劑。
相信不少人看過電影《石破天驚》:對政府不滿的海軍陸戰隊將軍帶領部下襲擊了一處軍火庫,劫持了裝有神經性毒劑VX的導彈並瞄準舊金山市,以此要挾政府接受他的要求。其中關於神經性毒劑VX的描寫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將軍的一位部下在搬運VX存儲罐的時候,失手摔破了一個罐子,罐子裡瞬間滾出很多碧綠色晶瑩剔透的玻璃球,其中幾個落地破碎後開始有氣體揮發,很快那位部下的臉上手上出現了大片水泡,最終在極度痛苦下死去。那麼VX毒劑真的有電影描寫的那麼可怕麼?
其實,VX毒劑也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常溫下揮發速度很慢,僅僅比普通機油慢些。VX最初是研製殺蟲劑時被意外發明的,和前面提到的蓖麻毒素相比,VX最可怕的地方在於它可以不用進入人體體內就可以讓人中毒,人的裸露皮膚只要沾上哪怕針尖那麼大的VX毒劑,就可以出現中毒症狀,按照維基百科的描述:吸入後1-2分鐘–瞳孔收縮;2-4分鐘–多汗,流涎;5-10分鐘–抽搐,麻痺,痙攣;10-15分鐘–死亡。也正因為它揮發速度慢,軍隊一般拿它作為持久性毒劑使用,以汽霧狀或者噴淋的辦法播撒到特定區域,起到阻止對方進入的作用。
VX毒劑第一次投入實戰是在上世紀80年代的兩伊戰爭中,當時伊拉克在兩伊邊境地區播撒VX毒劑。而伊朗軍人對VX毒劑的毒性瞭解不深,雖然佩戴防毒面具,但沒有對裸露皮膚進行防護,導致中毒死亡的事件發生。而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奧姆真理教分子對多名使用了VX毒劑進行毒殺,雖然奧姆真理教分子製備的毒劑成分低,達不到軍方標準,但仍造成一人死亡,多人受傷的慘痛後果。可見VX毒劑的殺傷力是非常可怕的。
結語
暗殺是一種非常恐怖的手段,同時也是有些卑劣的手段。一般來說,理智的情報首腦不到萬不得已是不會採用這種手段解決問題的,有些國家或組織的情報機構乾脆明令禁止搞暗殺破壞活動。
任何事情都是有得必有失,暗殺也不例外。很多國家層面的暗殺行動一旦敗露,輕的造成兩國之間斷交;重的可能引發一場戰爭。就拿金正男遇刺身亡事件來說,越來越多證據證明這是一次有預謀,精心策劃的暗殺行動。雖然行動本身很成功,但造成的外交後果就是馬來西亞宣布驅逐朝鮮駐馬大使,並取消朝鮮公民落地免簽政策。這就是暗殺的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