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11月26日訊】在貨幣向實體傳導受阻、財政收支壓力加大情況下,習近平當局推動的PPP項目是一種超常規的財政政策,目前額度已經達到12.5萬億元人民幣。但社會資本最大的擔心是沒有一部法律來保護他們的利益。同時發改委和財政部也出現利益之爭,就此李克強做出表態。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英文簡稱PPP。社會資本最大的擔心是自身權益無保障,這也是社會資本觀望多參與少的重要原因。
日前,中國財政部官員表示,目前立法進展順利,未來國務院將採取先出臺條例,再出臺法律來完善法規體系。不久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發改委和財政部兩個部門分別提出各自意見,其中許多內容重複,還有不少意見相左。李克強在會議上強調,在起草相關法律法規條例過程中,更要站在法治的高度,超越於部門利益之上。在這一點上,法制辦必須要有權威,說了算!
日前,親習近平陣營媒體《財新網》刊登大陸學者的文章,稱中國經濟結構失衡問題突出,直指中國經濟與政治體制弊端,替習近平陣營釋放政經變局信號。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的文章認為,在貨幣向實體傳導受阻、財政收支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政策托底空間有限,未來穩增長需以類財政政策為主,有必要加快實施超常規財政政策。
究其原因,從2014年至今央行多次降息降准,但貨幣寬鬆所釋放的流動性與融資成本降低,並未帶動實體經濟回升,最主要原因在於貨幣傳導機制受阻,流動性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因此,接下來有必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造良好條件。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公共服務供給,一是財政資金向供給短缺的地方傾斜。
二是推廣PPP模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三是放鬆市場准入條件。目前中國的PPP項目集中在市政建設和交通領域,而成熟國家的經驗主要是在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管清友建議,應借鑒國外經驗,依托各類產權、股權交易市場,為社會資本提供多元化、規範化、市場化的退出渠道。
(觀看更多中國內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