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項目作為一種超常規的財政政策,目前需立法保護投資者權益。(圖片來源:網路)
【看中國2016年11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正鑫綜合報導)有學者認為,在貨幣向實體傳導受阻、財政收支壓力加大情況下,有必要啟動超常規財政政策。習近平當局推動的PPP項目即是一種超常規的財政政策,目前額度已經達到12.5萬億元人民幣。但社會資本最大的擔心是缺乏頂層設計,沒有一部法律來保護參與方的利益。同時發改委和財政部也出現利益之爭,就此李克強也做出表態。
PPP項目進度不及預期缺乏頂層設計
作為習近平當局推動的超常規財政政策,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模式(PPP 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進度不及預期,頂層法規將出臺。根據中國財政部PPP中心數據,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國綜合信息平臺項目庫入庫項目10471個,入庫項目金額約12.5萬億元。
11月18日,中國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出席上海財經大學PPP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時對媒體表示,目前PPP立法進展順利,財政部已經將相關立法研究成果提交給國務院法制辦,法制辦的各種研討會、調研都在進行中。未來國務院將採取先出臺PPP領域的條例,再出臺PPP領域法律的路徑,來完善PPP法規體系。
對於PPP模式,社會資本最大的擔心之一正是PPP領域缺乏一部法律,來保護參與方的利益,這也是部分社會資本對PPP模式觀望多、參與少的重要原因。
據第一財經日報11月21日報導,不久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聽取PPP模式推廣情況匯報過程中,發改委和財政部兩個部門分別提請了「特許經營立法」和「PPP立法」的意見,其中許多內容重複交叉,還有不少意見相左。法制辦負責人表示,應該統籌協調兩部門意見,推進單一法案的立法工作,為推廣PPP模式提供根本的法律保障。
李克強在上述會議上強調:「國務院法制辦一定要超越部門利益。在起草相關法律法規條例過程中,既要充分聽取吸收相關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更要站在‘法治’的高度,超越於部門利益之上。在這一點上,法制辦必須要有權威,說了算!」
李克強當時明確要求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加快推進相關立法進程,以更好的法治環境更大激發社會投資活力。
焦小平表示,PPP立法非常重要,應著眼長遠。目前國務院法制辦先行打算出臺PPP領域條例,對PPP發展予以規範,然後積極推動PPP立法。由於PPP發展中一些問題還有待明晰,因此先條例、後立法的做法比較積極穩妥。
超常規財政政策實施將加快
日前,親習近平陣營媒體《財新網》刊登大陸學者的文章,稱中國經濟結構失衡問題突出,解決問題需要系列政策調整與體制改革。《財新網》近期還發表多篇文章,直指中國經濟與政治體制弊端,替習近平陣營釋放政經變局信號。
《財新網》發表的民生證券研究院副院長管清友的文章認為,在貨幣向實體傳導受阻、財政收支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政策托底空間有限,未來穩增長需以類財政政策為主,有必要加快實施超常規財政政策。
究其原因,從2014年11月至2016年2月央行6次降息、5次降准,但貨幣寬鬆所釋放的流動性與融資成本降低,並未帶動實體經濟回升,最主要原因在於貨幣傳導機制受阻,流動性在金融體系內空轉。
因此,接下來有必要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造良好條件。加快公共服務設施建設,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快公共服務供給,一是財政資金向供給短缺的地方傾斜;二是推廣PPP模式鼓勵民間資本參與;三是放鬆市場准入條件,教育、醫療、養老符合人口結構變化下的產業轉型。
中國的PPP有十大問題
管清友表示,目前中國的PPP項目集中在市政建設和交通領域,而PPP成熟的國家如英國主要領域是教育、醫療、養老等公共服務領域,並且當前中國的PPP面臨十大問題:
第一,主管機構交叉重疊,權責利界限難分清;
第二,PPP上位法體系未建立,下位法衝突;
第三,地方政府信用缺位,契約意識淡薄,社會資本顧慮重重;
第四,配套改革和制度建設不到位,社會資本參與運營十分被動;
第五,PPP項目用地政策尚未明確,項目土地取得困難;
第六,PPP項目收益偏低,社會資本財務投資動力不足;
第七,金融工具和市場不完善,融資渠道不通暢;
第八,PPP項目監管環節相對滯後,導致隱患凸顯、問題頻發;
第九,缺乏專業人才和中介服務機構,PPP方案設計水平不高;
第十,金融體系配套不完善,退出機制不暢。
管清友建議,建議相關主管部門釐清各自職責範圍,協調推廣PPP;政府應借鑒國外PPP交易所,依托各類產權、股權交易市場,為社會資本提供多元化、規範化、市場化的退出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