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4月14日訊】(看中國記者陳秋穎綜合報導)2015年,德國海關截獲390萬粒假藥,這一數字是2014年的四倍。據德國海關方面消息,這些假藥多數來自中國。有些假藥甚至有緻命危險。
4月13日,《德國之聲》專訪德國海關總署的副發言人Wolfgang Schmitz,就德國海關2015年截獲的假藥進行探討。Wolfgang Schmitz指出,他們所截獲的進口商品來自非法發貨人,而這些發貨人大多都來自亞洲。中國是亞洲的大國,因此在這裡扮演主要角色,他們通過航運集裝箱或海運將這些假藥運到歐洲。
這些假藥的危害性因藥而定。如果用來治療心臟病、止疼、糖尿病和降血壓等的藥物無效,包括那些不含防疫成分的藥品都可能造成生命危險。在沒有專家或儀器的情況下,普通消費者幾乎無法辨別藥品真偽。
報導指出,過去幾年中,法國、瑞士和英國等國發現大量來自中國的假藥。
中國不僅對外出口假藥,對內的新藥審查也出現問題。
《華爾街日報》3月的一篇報導指,一些在海外國家無法通過新藥審查的藥品,通過與中國公司合作,就能使藥品在中國市場獲得重生。
例如,在1980年代由於可能引發血液疾病,而退出西班牙、義大利、法國等國市場的中風藥物cinepazide,2010年,卻在中國大陸稱為暢銷藥品。
百時美施貴寶公司(BMY,臺灣稱必治妥施貴寶)旗下的肝癌藥物布立尼布(brivanib)由於效果未能優於同類藥品,2013年停止了全球試驗。不過,布立尼布轉而授權給了大陸初創企業「再鼎醫藥」。
報導引述行業專家表示,一些製藥企業很早就在中國銷售一些從未在其他國家進行過測試或上市出售的藥品。市場研究公司Bernstein Research亞太醫療分析師卡尼(Laura Nelson Carney)表示,原因是在中國可以這麼做。
這種新趨勢也引發了相關質疑,大陸是否已經成為低端藥品的傾銷地。
(網路圖片)
此外,上月爆發的黑心疫苗案,更是引發人們對藥品安全性的擔憂。
4月13日,當局發布消息對涉疫苗案案的357名公職人員予以撤職或降職處分,但當局並未公開具體被問責人員的職位、姓名等詳細信息。
外界認為,當局此舉只是「做戲」。有網友質疑,「希望政府不要用障眼法矇蔽百姓,現在他們是處理了,過一段時間又上來或者換個部門。」
「問題疫苗事件志願律師團」成員陳建剛律師對《美國之音》表示,中共目前的專制制度就決定了信息的封閉和不對稱,「人民永遠得不到真相」。「因為你連言論自由都沒有,連新聞採訪的自由都沒有,連探究真相的權利都沒有……如果連一個真相的基礎都沒有,談其他的那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空中的樓閣,一點意義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