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4月11日訊】中國經濟下滑大批實體商店關門,有媒體稱是電子商務擠壓了實體商店,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不是電子商務壓垮了實體,壓死實體店的是高租金。
據大陸官媒新華社4月8日報導,商務部部長助理王炳南表示,在內貿流通領域,店舖租金佔實體店經營成本約30%,而近年來實體店舖租金以每年20%的速度增加,約為銷售額平均增速的2倍,這對實體店經營造成很大壓力。
早在2014年年底,就有媒體報導稱,上海租金成本和人工成本已是20年前的5倍和10倍,但商品銷售毛利幾乎沒有增加,引得大批內外資企業陸續關閉門店。
另有媒體統計,目前二三線城市商業街上的專賣店,一年房租200萬—300萬元,很多專賣店年銷售額也就只能做到幾百萬元,去掉人工、稅收、水電等費用,利潤所剩無幾。
就連一些大型的連鎖品牌也因為沈重的租金壓力面臨兩難境地,有的所處地段不錯,多年來也已經在店舖附近培育了一大批忠實顧客,要放棄實在太可惜,不放棄又利潤菲薄。
4月8日舉行的「2016聯商網大會暨全球零售創新峰會」上,聯商網發布了最新的《2015年主要零售企業(超市、百貨)關店統計》。該報告顯示,2015年已然過去,中國國內主要零售企業在多重因素的影響下,關店潮仍未間斷。最令人驚訝的是,實體零售店的「生命週期」越來越短,被關閉的大型門店平均經營週期竟然不到5年。
對2015年關閉的43家大型超市與31家百貨店的統計顯示,這些店舖的平均存續時間還不到5年,僅為4.89年,而且百貨比超市還短暫。其中,百貨店為4.81年,大型超市為4.95年。
這幾年零售業出現「到期危機」,即店舖租約到期以後由於租金大幅度提高而被迫關店,如今不到5年就關店,還有一個原因是業績不好為了止損而關店。以往,便利店一年不行就關,大賣場五年不行也不關,有些店連續多年每年虧損1000多萬還是硬撐著,寄希望於十年以後能賺錢,結果到了十年還是不賺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