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6年02月19日訊】2月16日,中石油首次在微信公眾號上發文《美國油價比中國便宜的內幕》,明確指出了為什麼油價貴那麼多,就是因為裡面有48%的稅,這個事其實大家都很清楚。「一箱油裡半箱稅」的說法早就有了。只是這次從中石油的嘴裡說出來,還是挺意外的。本以為他們是一頭的,難不成他們鬧掰了?
中石油的文章裡說了幾點,第一就是美國油比中國多。截至2014年底,美國石油探明儲量為48.5,中國為18.5(單位:十億桶)。不容忽略的是,美國人口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一個「油多人少」,而另一個「油少人多」。
第二說的就是稅了,美國各州的稅率不一。紐約州、北卡和加利福尼亞州的成品油稅最高,分別是每加侖交42.4、40.7和39.5美分的稅。以每升汽油2.6元為例,如果在紐約州,最後實際要付的價格是3.02元左右(這點有質疑,筆者記得美國的油價裡已經包含了稅費)。在中國,成品油實際消費價和稅是混合在一起的,而不是價稅分離。按照中國的成品油價格結構,油價中48%為各種稅費。以5.67元/升的92號汽油為例,如果刨去稅款的話,那麼每升價格應為2.95元,與美國多數加油站的價格實際上是持平的。
第三是說中國的油其實不貴,相比於德國和韓國,中國的油價還是便宜的。
其實,中石油說了這麼多,無疑想表達一點,那就是:這事不賴我,稅收的太多,我已經很盡力了,所以大家要罵就罵稅太重,別罵中石油。對於這點,根本不用他提醒。稅收取之於民用之於民,高稅收不可怕,可怕的是稅收上去之後不知道幹什麼了。比如中石油提到的德國韓國,消費稅57%和52%,明顯比中國高(刨除其他間接稅的情況下),但你聽過德國韓國有霧霾嗎?消費稅的目的就是抑制消費,引導消費。德國和韓國是用了這筆消費稅,來改善環境發展公共交通。但這種工作我們似乎每次都只學會一半,收稅的時候像國際高標準看齊,而稅收上來了,就結束了。整個空氣治理,環境改善,公共交通建設明顯落後。這麼看,所謂稅收就是消費者向國家購買的服務,那麼針對一箱油半箱稅這種服務價格,不知道各位是否滿意。
中石油這種比較方式筆者覺得也不妥,因為我們比較的是油價的絕對價格。但即使這樣,中國的油價還是比收入高過我們6倍的美國人要貴一倍!那也就是說,相對油價,中國比美國貴了10倍不止。這種能源負擔,也就是企業的成本居高不下的一個主要原因。石油是基礎能源,基礎能源價格比別的國家高這麼多,產品成本必然受到傳導,中國的製造業逐漸喪失優勢,也跟這個有關。你用的東西都比別人貴,以前還能壓縮人工,相當於用人工的幸福,貼補油價的損失,現在人工費也上來了,企業已經沒有了轉型的空間。
再有,稅多國人其實一直也忍了,企業成本高,我們也認了。中石油說成品油改革,我們也同意了。當油價超過100美元的時候,全國人民也沒多說話,但好不容易盼到了油價跌了,一邊下跌一邊加消費稅,狠狠撈了一筆,等油價跌到了30美元,發現發改委突然變卦了,說40美元以下不調整了。問他為什麼不調整,他說這不是常態,所以就這麼定了。中國人民的暴脾氣實在有點忍不住了,這就好比打牌,你一直贏的時候,勸我們願賭服輸,每把必須交錢。當我們手氣上來了,開始贏錢了,你卻說賭博其實不好,咱們還是別玩錢的了。這麼耍賴,真的好玩兒嗎?
WTI原油期貨價格過去幾年來價格變化走勢圖(網路圖片)
最後,中石油沒有問題,打死我們也不信。作為亞洲最賺錢的公司,中石油在國內就是寡頭壟斷,這也限制了民營企業的創新。美國之所以現在油價越來越便宜,是因為美國的頁岩油成功,大大改善了美國的能源結構,從石油進口國一下變成了石油出口國。而在國內,沒人能幹石油的買賣,而中石油躺著都賺錢,又何必費這個勁,要說他們不動腦筋,有點冤枉,他們的腦筋動的不是地方,他們進口的油品質量,和進口價格一直受到詬病。而且還時常騙補貼,說什麼煉油業務虧損。這就好比我們公司說食堂業務虧損一樣,純屬耍流氓了。食堂本身就是為了員工的福利,本來就不該賺錢,食堂把大家伺候好了,自然有銷售部門賺錢。中石油也一樣,你煉油虧損,只要賣油賺錢就行了。一年上千億的淨利潤還哭窮,還要納稅人去補貼你這個大土豪,顯然有點不合適了吧。
1990-2040年美國頁岩油產量預測(網路圖片)
納稅是應盡的職責和義務,相信每個納稅人都十分清楚,這個也沒有任何爭議,國人也樂於納稅,但請善待納稅人和納稅人錢。希望每筆錢都能用於納稅人福利的改善上,而不是為了收錢而收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