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光明新區柳溪工業區發生泥土崩塌事故(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12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唐峰綜合報導)近日,深圳市光明新區柳溪工業區發生泥土崩塌事故,導致33幢廠房側塌,數百人被困。人們在關注受害者的同時,導致事故發生的原因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22日,財新網的一篇相關報導,被認為是不小心泄漏深圳泥崩「凶手」。
在事故發生的當天晚上,也就是20日晚,國土資源部官方微博「國土之聲」發布消息稱:這次事故為人工堆土,原有山體沒有滑動。人工堆土垮塌的地點屬於淤泥渣土受納場,主要堆放渣土和建築垃圾,由於堆積量大、堆積坡度過陡,導致垮塌。
財新網翻查以往資料發現,上文提到的是紅坳余泥渣土臨時受納場,在今年5月的官方列表裡,仍然被稱為臨時受納場。這裡原來就是一座採石場廢坑,財新網報導認為,如果套用國家標準,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建築垃圾填埋場。但是關鍵在於「臨時」二字,既然是「臨時」,就可以規避正規的垃圾填埋場所需要的標準。
報導披露,上個月去看過亞洲最大的上海老港垃圾填埋場,由於這裡靠海,土壤基本上是長江泥沙逐年淤積而成,地基非常軟,要保持堆體的穩定,不僅要抽出地下水,還要採用地基加固技術,才能讓填埋的能力更多,堆體可以更高。
接下來,看看深圳這個「臨時」受納場是怎麼做的呢?報導引述2013年深圳市光明新區政府採購中心發布的中標公告稱,紅坳余泥渣土臨時受納場運營服務的中標供應商為深圳市綠威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但在工商資料中,綠威物業的經營範圍僅有:室內外清潔服務,室內環境治理與諮詢;物業管理等,並不具備工程項目施工資質。但卻拿下了技術門檻並不低的建築垃圾填埋場項目。
報導說「臨時」這個名字還真好用。平時出了什麼事,有關部門總是喜歡把責任推給「臨時工」。以「臨時」名義,還可以規避許多針對長期項目的規定。而事實上,上述物業管理公司今年1月12日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紅坳余泥渣土受納場項目計畫填埋庫容約800萬立方米,其中用作余泥渣土受納場的庫容約600萬立方米,服務年限約11年。即然服務年限約11年,報導認為,這個項目是不是真的「臨時」,他們自己都心知肚明。
20日,深圳市光明新區柳溪工業區發生泥土崩塌事故,導致33幢廠房側塌,數百人被困。據現場搶救人員說,這場救災工作比地震救援還難,地震房屋倒塌還有縫隙,但淤泥灌進廠房內,幾乎完全封堵,受困的人處於活埋狀態。
有媒體引述現場的武警交通部隊總工程師張金美稱,這是該部隊救援歷程中「最困難的一次」,由於受災面積特別廣大,土方特別多,加上被掩埋人員位置不明,目前的主要工作也只能是搜救而已。
現場的武警交通部隊總工程師張金美也稱,這是該部隊救援歷程中「最困難的一次」,由於受災面積特別廣大,土方特別多,加上被掩埋人員位置不明,目前的主要工作仍是搜救。
一位從淤泥中逃生的楊姓員工稱,案發時和他一起的同事原本有12人,廠區發生崩塌後,同事只有3人存活,其餘都還沒有消息。他說,工業園至少有500名員工遭到活埋。
在事發地點開設公司的何衛明,共有16名親友失蹤。有觀察人士認為,因事發在週末,居留在家的人將比平日多出很多,因此,目前到底有多少人被活埋,數據難以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