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量壽經》介紹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所發諸大願。(圖片來源:Pixabay)
《佛說無量壽經》,簡稱《無量壽經》,亦稱《大阿彌陀經》是淨土宗的基本經典之一。《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及《阿彌陀經》是釋迦牟尼佛專門介紹阿彌陀佛與他的極樂世界的三部經典之一。
此文截取《佛說無量壽經》中的部分段落,與諸位分享。
慾望與追逐索取
世間的人們都在計較那瑣細無益的世俗利益,在此苦痛不堪的五惡世間,辛勤勞作,經營生計,以求自給,於苦中求快樂;世間芸芸眾生中,無論大人物或小人物,富人或窮人,少年或老人,男人或女人,種種一切之人,都因為貪慾之念長期累積,處心積慮只求一快,其實貪慾之心不過導致奔波勞碌。
沒有田地的想要得田地,沒有房屋的想要得房屋,沒有家眷、親屬、妻室兒女以及沒有財物、產業、珍寶、器物的,也都處心積慮,盤算鑽營,必欲據有而後心安。沒有的人有所憂苦,已有的人也不得安逸。有一些財物反而慾海難填,希望再多得一星半點。有了一件的人覺得一件太少,有了兩件的人又覺得兩件還少。
慾望和獲取,總是相逐相長,沒有止境。才達到小有資產,旋即擔心遭遇損失;害怕火災焚燒,害怕水災流漂,害怕盜賊偷竊,害怕土匪劫奪,害怕冤家仇殺,害怕債主催逼。憂懼之中,清淨本心在此消散磨滅。慳吝之心,反倒越來越頑固,煩惱纏縛,在泥坑中越陷越深。
世間一切人命終之時,不管你有多少眷屬,積存了多少財寶,全部要舍離拋棄。你所鍾愛的物也罷,人也罷,都不會隨你去那另一世間;即或去到另一世間也不能同你在一起。富人和窮人,在此陰間地下也都平等無差,個中憂苦,萬端無盡。
情意貪念,善惡相隨
世間的人民──父子、兄弟、夫婦、親屬,應當相互尊敬友愛,不要相互憎恨與嫉妒;應當互相幫助救護,有什麼財物要互相賙濟,不要貪圖吝惜;應當說話和氣,和顏悅色,互尊互敬,不要背逆鬥狠;一時生起爭訟之心,心裏不免嗔恚忿怒,惡意愈演愈烈,最終結成大恨深仇;世間若冤冤相報,更會結成丈冤大孽,兩家相爭,雙方都招禍害;即令有時報應沒有立即顯現,還以為自己佔了上風,但因果相生,從來不爽,惡報只是時間問題。眾生應當想透這個道理而立即破除恚恨,棄惡向善。
人沉溺在情愛貪慾之中,獨身而來,孤獨而死,生無人相隨,死無人陪伴,苦樂之果報,都是自作自受,沒有誰能代替,也無人可以除免。
善與惡的循環果報千變萬化,追從相隨,直到來生來世。雖是親眷家屬,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生善趣,惡降惡道,若積業有差,生處也就不同,到那時便無從會見,何不趁此強健在世之時,努力修行善道,還將等到什麼時候?
世間之人因為不能夠認識什麼是善,什麼是惡,各以自己的愚痴,妄加分別猜測吉凶禍福,競相造作惡業,身作愚行,頭腦中一片黑暗,不信受經法,反而接受其他的外道邪說。如是的顛倒之見,相續不絕,成為生死無常輪迴的根本動力,這就像蒙上眼睛什麼也看不見,卻一味胡衝亂闖。不信受佛教經法,心便沒有遠慮,一心追求於現世之樂;痴迷於瞋恚忿怒而不自覺,貪吝財物女色而欣然。
肆無忌憚,沒有終了之時,真正悲哀,實在可憐!上輩愚痴,不知佛道,不懂道德,不對後輩進行教導,世代惡業相襲,痴頑無知,世世作惡受報,就沒有什麼可奇怪的了。
擇善修行
世間人,對生死輪迴於六道,前生積善,下世得善,前生積惡,下世得惡的規律,不能相信奉受,以為並沒有因果報應。更有甚者,看到別人死了袖手旁觀,無動於衷,殊不知生死之事遲早必然要落到自己頭上。父子、兄弟、夫婦等親屬死別之時,相互哭泣。相愛的人生離死別,一次次地眷顧難分,恩愛轉化為憂苦,如結繩自相束縛,哪裡還有解脫的時候?
思想生前的恩恩愛愛,考慮親善友誼,無不是情慾所支配。不能深思熟慮而專心精勤地修行佛道,人生苦短,年壽一期,轉瞬即盡,衰老來臨,則一籌莫展,徒感無可奈何!
世間對佛法不理解而迷惑的人多,醒悟得道的人少,各人心懷殘傷他人的心念,惡氣冥冥昏暗,如是造惡之人由妄心興起各種事端,違背天命,不顧人意,恣意作惡,惡貫滿盈,頓時之間便會奪去陽壽,下墮於地獄、餓鬼、畜生惡道,永無出頭之期。
你們應當深思熟慮,遠遠脫離各種惡業,選擇善事,勤苦地修行之。富貴榮華不可能長久保持,到時候都將離你而去。富貴榮華其實也都是「苦」,沒有什麼可稱為「樂」的。你們應當勤奮精進,求生西方極樂世界。
得生西方極樂世界,則智慧明瞭通達,功德最大。千萬不要隨心所欲,虧負於經教戒行,落在他人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