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喜歡什麼樣的父母?(圖)

作者:揚子江 發表:2015-10-16 08: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孩子喜歡什麼樣的父母,不僅僅是情感與親情問題。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具有深刻的意義。對孩子的人格塑造、心靈哺育、情感滋潤和觀察世界、直覺合理,理智判斷以及對生命質量都有重大意義。我的這些結語都不過分。父母要成功培養孩子成為「既沒有身體上的缺陷和疾病,又有最佳的生理、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的人(聯合國國際衛生組織對青少年身心健康定義),需要許多相關的知識和堅毅的心理能力,需要相應的機制和技巧,才能滿足孩子喜歡的心理需要。

美國教育學者尼赫芝對10萬兒童做過許多年的追蹤調查研究,以瞭解孩子對自己的父母究竟有什麼要求,喜歡什麼樣的父母,其結論告訴我們,每個孩子對自己的父母都是熱愛的,又都是有他喜歡的標準的,在我們與孩子(包括學生)的接觸中,我們也會感受到孩子對父母喜歡的標準。孩子是誠實的,直樸的。他們從本質上也喜歡父母是誠實的、直樸的。由於孩子與父母的接觸是經常的、無所不在的,所以孩子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反映出他們喜歡的是什麼樣的父母。孩子對父母始終都有一種願望,希望父母是自己最親近、最熱愛的人。這種願望總是趨向一定的目的,總是表現在滿足孩子的需要上,而且必須他們能夠感受,能夠體驗到的。這對孩子成長的動機和目的是密切相關的,如果動機和目的越強烈和越明確,就會升華為感激父母的心理體驗,成為孩子向著社會性健康發展的原動力。孩子喜歡還是不喜歡他的父母,千萬不要小看,更不可忽略,稍有不遂,後悔莫及,要時時處處注意和體察孩子在這方面的心態,經常與孩子互動,瞭解孩子在這方面的想法和要求。

一、對每個孩子都要給予同樣的愛

一個家庭可能會同時又多個孩子。兄弟姐妹之間的情誼深厚或淡薄,關係緊密或疏離,都與父母的態度、情緒有關。對每個孩子都要給予同樣的愛。這似乎是孩子的起碼要求。不僅是父母影響和教育子女的機制,更是孩子內心的渴求和需要。孩子會對此十分敏感,多一點少一點,重視了忽視了,都會在孩子之間的關係上表現出來,甚至可以推及將來在與外界交往時會體現出來。我的小孫子出生後,他的父母並沒有對老大怠慢。可一日晚上,老大由自己的房裡爬到父母房裡又爬到父母的床上(弟弟睡在搖籃裡)。哭泣著對爸爸媽媽說:「你們是不是不愛我了,只愛弟弟!?」老大一定是感受到有了「差別」。此時,如果只是說「我們是愛你的!」或者「親親他、摟摟他」是不夠的,不能消除老大的疑惑,只有講「弟弟太小,要多照看,他才能長得像你這麼大!」「你這個哥哥也來愛弟弟」。「照看弟弟」、「哄弟弟睡覺」、「餵弟弟喝奶」或「幫媽媽一起為弟弟換尿布」……哥哥開始愛弟弟了,疑惑或抱怨才能解決。當然,父母在示愛的舉動上也難以把握。不過孩子自有「內心的尺度」,父母要懂得那個「內心的尺度」。孩子最終都是無私的。

二、父母與孩子之間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

在家庭生活中,父母與孩子之間保持親密無間的關係,不僅其樂融融,這種家庭心理環境(心理氣氛,心理氛圍)相互關係輕鬆活潑,真誠坦蕩,不藏不掖,好似忘年交,見賢思齊,是一種內在的持續的內聚力。父母對孩子雙方的關聯及其切身體驗,這種心理過程產生的情感,體驗到喜悅、歡樂和愛,不可分割;孩子會終生受益,會成為清潔忠貞、品淑德高之人。愛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三、父母「互相謙讓、互相諒解」的重要

父母與孩子相處,很多方面同樣遵守人與人交往的一些原則,如在孩子面前「互相謙讓、互相諒解」,會培養和造就孩子寬以待人、反躬自省、反求諸己等等好品質和博大胸懷。孩子他從父母身上學到的同理同心對待別人、善解人意的好品德是在謙讓和諒解的氛圍中自然而然地形成的,是父母的榜樣效應。父母之間不計較,不爭先恐後,心懷淳厚,虛懷若谷;父母把孩子當成朋友,家事大家參與,孩子的意見也重要。家和萬事興是謙讓和諒解培養出來的。

四、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對孩子撒謊

孩子是誠實的坦白的,心都比較純潔。作為父母,「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要對孩子撒謊」。孩子所認識的世界,孩子感受到的人和事,一般不會在心中徘徊,不會用「計謀」不會歪曲,如果是有違這條「心律」,很有可能是父母(或最接近的人)不誠實,有意無意說謊、騙人引起的;特別是某些「撒謊」能輕易得到經過努力才能得到「好處」讓孩子也學到了,必然後患無窮。那些讓孩子「學尖」的父母,「用謊言啟迪孩子」的「智慧」的父母,告訴孩子的是一個不真實的世界,很容易使孩子不成材,甚至走上邪路。最初,撒謊讓孩子心緒不安、矛盾心理「翻滾」。孩子又不太容易把握對錯標準而心安理得,孩子被毀掉就是必然的了。父母撒謊比起別人撒謊對孩子的侵蝕更加嚴重!

五、父母之間不能有孩子在場相互吵架

孩子希望父母和睦相處,親密無間,相親相愛,這是孩子健康成長的基本條件,也是幸福家庭的主要標誌。在《家和萬事興》一文中,作者說過:「家庭不和,成員之間矛盾叢生,氣氛壓抑,離心離德;這類家庭,懼多愛少,愁多喜少,疏多親少,散多和少。」尤其是作為孩子的父母是孩子健康成長的榜樣,一言一行對孩子都有重要意義。父母對事物的看法,對人特別是對孩子的態度,不可能完全一致,這是正常的現象,父母本身在性格上也不可能完全相同,需要相容相補,尤其不能有孩子在場相互吵架。孩子最懼怕父母吵架,不知父母為什麼吵架?十分傷心恐慌!還引起許多猜測,滿腦子疑惑;孩子常常不知所措,以為父母之間是「仇人」:不知偏向父親還是偏向母親,賴以信任、依靠的家庭紐帶(親情)從此不再!產生的一個嚴重後果常常不為這類父母重視:凡是父母不和,相視如仇,相見生厭,孩子多會變成無情無義或冷酷無情之人;又或者成為十分孱弱膽小的低能兒?!而這兩種結果殊途同歸:成人不成器,於社會無益!

六、孩子的朋友來做客,父母一定要熱情歡迎

孩子從小就有交友擇友的傾向。為能交到朋友而興奮異常,也為交友困惑而苦惱異常。有了朋友,孩子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社會性特徵。如:信譽、義氣、溝通、寬容、團隊精神等等都會陸續出現,這就會學會適應和處理踏入社會時所需要的意識結構和相關技能。家裡高朋滿座、勝友如雲在美國倒很少見,而情深誼合還是需要的。父母應當鼓勵和指導孩子交朋友,「孩子的朋友來做客,父母一定要熱情歡迎」。這也是孩子對父母的要求,孩子的朋友中,有的會成為終生朋友,有的可能成為終生伴侶!朋友的相互作用是使孩子心理髮展的可能性變成現實性,孩子會成為自信心很強的人,多半有朋友效應這種因素。

七、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要盡量回答

孩子的認知發展特點,常常是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這是孩子認識世界的過程。他們在此過程中,無所不疑,無所不問,無所不求,甚至「打破沙鍋問到底」。所以,對孩子提出的問題,父母要盡量回答。對許多父母而言,或許是個難題。孩子的問題,天文、地理、社會、人事、科學無所不包,父母要盡量回答,不能推脫,勿須敷衍,更不能強不知為知之,信口開河,亂回答一氣;若不會回答,可對孩子說:「爸爸(媽媽)還不懂怎麼回答,我們一起來學習,一起尋找答案!好嗎?」不要煩惱孩子好問、多問的特點,不能扼殺「好奇心」;不能推脫,「問你爸爸(媽媽)去,別煩我!?」世界的秘密,社會的真相,人間的真性就是這樣一問一答而獲得的。孩子和父母的親密關係也是在問與答中建立的。

八、在孩子的朋友(或其他人)面前,不講孩子的過錯

人人都有羞怯心態,並且慣於掩飾缺點和缺陷。孩子也不例外。父母千萬不要「在孩子的朋友(或其他人)面前,講孩子的過錯」。小孩子在朋友面前通常總是顯示自己的「優勢」,充當「完美的角色」,宣揚自己的「見聞」,表演自己的「玩具」(可視之不可觸之)會吸引不少「觀眾」。但是,孩子的表現當中,又必然會有「誇大」、「虛偽」、「生造」等成分。(不要緊,不少是創造思維的體現。只要不傷害人、損害物。)心理學研究確認,這不屬於「說謊」、「欺騙」,它常常具有「創造價值」!都是創造思維的結果!另外,孩子確實存在某些缺點和錯誤,思想或意識偏離正道,也不必在他的朋友面前「抖漏」,孩子接受不了。並非不知「真是錯了」,並非拒絕批評或固守缺點,那是掩飾或羞怯心理在作祟。不願在朋友面前承認自己有錯。父母不知,在孩子的朋友面前講他的過錯,只能加深孩子對父母的反感,甚至拒不承認過錯!?

九、不要過分強調孩子的缺點,而忽視孩子的優點、長處

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品學兼優,一切都超過同齡夥伴,才名既盛。這只是父母不切實際的願望;同時,常常是父母虛榮心的反映。當願望和虛榮心得不到滿足的時候,「恨鐵不成鋼」取代了願望,容易過分強調孩子的缺點,而忽視孩子的優點、長處。「對孩子的愛不穩定,或發生動搖。甚至動不動發脾氣。」這是做父母的大忌。失敗的父母就是起步於此。教子失敗是從此開始的。父母天生都愛孩子。但是真正愛孩子的內涵是什麼?精髓是什麼?絕大多數的父母不明確,只能學而知之,實踐而知之。作為父母愛孩子,就是能夠並願意讓孩子根據他們自己的意願處世做人,而不強求滿足你的意願。當然,並不排斥父母用正確的思想理念培育孩子。孩子的優點、長處更多的是指導孩子的心靈深處生長的善念以及做人的善良傾向,勇於戰勝挫折和走出逆境的勇氣,不僅僅是表面的逗人喜歡的言行。

做到上述所論,就是孩子喜歡的父母!

責任編輯:雲天月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歡迎給您喜歡的作者捐助。您的愛心鼓勵就是對我們媒體的耕耘。 打賞
善举如烛《看中国》与您相约(图)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