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閱讀良好典籍,將會產生莫大影響。(圖片來源:Pexels)
觀看一個人的生命歷程,可知其性格。然而性格又是經由環境、朋友、書籍等多方面的薰陶與影響。
眼睛接觸到的訊息,都會產生影響
其實,當我們眼睛接觸到什麼,就已經接收了訊息了。因此,當我們儘可能地接觸到美好的人事物時,內在所裝載的,就會是良善的。相對的,外在所呈顯出來的,就會是好的樣態。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家長限制孩子閱讀的書籍或禁止孩子看電視,這都是在防範孩子從小就汲取到不良的資訊,導致身心出問題。可見接收的訊息是好是壞,對一個人來說多麼重要。
然而,不僅是孩子,連同已經成為大人的我們,很多時候都是從旁人或是書籍中汲取經驗、增長知識。知識之所以可貴,除了讓我們增廣見聞之外,還能令我們省察正身,陶鑄性格。相信在每個人的腦海中,多多少少留存著一些古代名人之所以能夠供後人學習借鏡的例證。現代人如此,古人亦如是。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
文天祥大義凜然的性格驚天地、憾鬼神,他留下千古名作《過零丁洋》與《正氣歌》,讓後人吟詠,為他崇高的人格而讚嘆不已。而他逝世後,其妻歐陽氏收斂他的屍體時,從他的衣帶中發現了絕筆讚文:「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庶幾無愧。」
「讀聖賢書,所學何事?」這項提問,想必文天祥自問過無數回了吧!讀遍了聖賢古書,吸納無數聖德者的深廣知識,自身該有哪些作為,又有哪些不該為,他勢必有答案。
這點,可從他於《正氣歌》中,列舉了董狐、蘇武、嚴顏、嵇紹等多位古人的正義事跡,可見一斑。所以他才會不願變節轉投元朝,最終赴刑就義。
自身學習了什麼樣的典籍與知識,內在接收了多少,靈性隨之明澈亦或晦暗,都將會反映在外在行徑上。內在裝載著什麼,能夠自外在窺探出來,當然就更無法矇騙另外空間的天地神靈。
即使有的讀書人受人尊崇、弟子眾多,神靈卻依舊能在不受世人附加的讚譽所擾之下,一眼就看出其高低深淺。反倒認為你雖然閱讀歷朝歷代的聖賢典籍無數,卻僅知其表,未曾真正思索「讀聖賢書,所學何事」的道理,無法提升內在靈性,卻還不斷受到煩事俗務的染污沾濁。
所以說,內在裝載著善或惡,任何的一思一念,天地眾神都在靜靜觀看著,洞悉著世人難覺難悟的一切。
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第一卷・灤陽消夏錄一》中,就記載了一位教書的老學究與亡友的一段有趣對話。對話清楚得揭示:你胸懷中具備多少知識學問,另外空間的鬼神都知道得清清楚楚。而故事的結尾,亦可讓閱後者細細琢磨其中的意涵。
老學究與亡友的對話
聽說有一位老學究於夜晚行走時,忽然遇見已經死去的友人。這位老學究性格向來剛強正直,也不害怕,就問亡友要到哪裡去。
這位已逝的友人說:「我是冥使,到南村是要去勾攝某人的魂魄,湊巧與你同路。」兩人因此而併肩行走。兩人來到一間破屋前,鬼說:「這是讀書人的房舍。」老學究問:「何以得知?」
鬼神可探知內在靈性
鬼曰:「一般人白晝之際為了生活而忙碌,汲汲營營,靈性因而蔽沒,唯獨在沉睡之際,一念不生,這時的元神明朗清澈,胸懷內所閱讀過的書籍,則在此時字字皆吐光芒,從百竅放射出來,情狀縹渺又繽紛繁盛,光明燦爛得如同錦繡。倘若學問淵博得如同是東漢經學家鄭玄和西漢的孔安國,文采斐然得如同是戰國屈原與宋玉、東漢班固、西漢司馬遷,這樣的人所具備的耀眼光芒可直達霄漢,與星辰明月爭輝;學問次等者的光芒則能高達數丈,學問再次等者的光芒亦有數尺之高,就這樣依等級遞減。學問最低者的光芒,亦有一盞燈的螢螢亮光,能夠照映著戶牖。然而,這種光亮,一般人是無法看見的。唯有鬼神才能看得見。這一間房屋上的光芒高達七八尺,因此從這兒得知裡面住著一位讀書人。」
老學究問道:「我書讀了一輩子,我睡覺的時候光芒有幾許呢?」鬼囁嚅良久才說道:「昨天經過您教書的私塾,您正於白晝時睡覺,我看到您胸中那邊有四書五經的講義一部,刻錄的試卷有五六百篇,經文有七八十篇,策略則有三四十篇,字字皆化成黑煙,籠罩著屋頂,眾弟子朗誦的聲音如同處在濃密的雲霧中,我實在沒有看見任何光芒,因此不敢妄語。」老學究聽後,不禁恚怒地怒斥亡友,鬼則大笑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