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5年08月22日訊】孩子常常向成年人發問「為什麼……?」這樣的求知慾如果得到認真合理的對待,必大有助於培養他的創造力。古人說「學貴有疑」,有疑才會深究。探究的深淺與疑問的範圍和廣度相關。因此,欲得透徹的解答就須盡量擴充視野多設觀察點,從不同方面產生疑問。無論自然科學或社會科學,甚至數學和語言學之類的工具學科之研究都是如此才有較好的效果。
人類天然具有的求知慾是產生疑問的動力。然而,求知慾的增強有賴於環境的薰陶,有經驗者的引導,以及通過學習新知識來擴大觀察思考事物的範圍。在這些方面並不是每個人的機遇均等。政府應該推廣健康教育,引導民眾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提高胎兒的遺傳素質。然後繼之以幼兒教育,初等教育直到高等教育,來連續擴大知識範圍和訓練思維。然而,這些方面又受制於社會政治狀況與經濟條件,而不僅是有賴於科學認識。所以,一個國家是否先進發達,民眾素質高低,必然緊密相關於政府的政策,因為每個人或每個家庭的生活條件,受教育及身心事業的發展機會都涉及社會政治因素。愛民的政府必然鼓勵民眾關心政治,監督政府而不能為了鞏固政客權力集團的私利特權而對廣大民眾實行愚民政策來扼殺人們的求知慾和創造力。另外,應增加公共文教設施以彌補文化條件差的家庭的子女學習條件之不足。
基於以上認識,有覺悟的人不宜只是獨善其身,而應關心和維護社會整體的利益,也就得要不置身於社會政治之外。同時,應該努力學習,培養至少一技之長,增強自己為社會作貢獻的本領。先賢教導我們要「以天下為己任」便包含這層意思。
家庭教育和兒童教育是個人發展的起步點。第一步選對了路子,以後就會順利。筆者曾寫過《經歷了三個不同政權的軍人吳大哥》一文,這位年過八旬的前海軍軍官不僅精於軍事,而且一專多能,還能熟練運用英法日三門語言。他的學習時間有限,其效率之高與他幼年和少年時學習的學科合理配置所導致的知識結構不無關係。他的經歷足以反映家庭環境與起步時選對路子的重要性。他1930年代出生於山東省煙臺市一個舊式家庭,他的父母在他幼年時就以《說文解字》,《四書五經》等國學經典教育他,使他很早就打下了古漢語基礎。在煙臺一所天主教會附設的小學他學習了拉丁語。他上初中時日寇強制推行日語教學,他的古漢語基礎大大便利了他的日語學習。藉助於拉丁語基礎,他在中學業餘自學英法語,中學畢業時他的英語和法語程度已不亞於當今中國大陸大學外語專業畢業生的水平,因為法語是從俗拉丁語演變而形成的羅曼斯語族之一,而英語中百分之七十左右的單詞源自拉丁語或從法語借入而間接關聯於拉丁語。他掌握了語言工具,就能廣泛涉獵各種書刊從中廣受啟發形成自己的正確判斷而不盲從謬論。儘管他先後經歷了日偽政權,國民政府,與中共「無產階級專政」,作為軍官並非處於最艱難困苦的社會底層,但他卻能出於公心地看出這三個政權的優缺點及罪惡而主張民主制度與合乎科學的教學方法。民國時期大學文科曾有拉丁語教學,北京大學甚至開設過柴門霍夫創造的世界語(國際輔助語)課程。1950年後,中國大陸只有醫學院學生學一點粗淺的拉丁語,文科的拉丁語教學都被廢除。本世紀初,位於上海的復旦大學開設拉丁語作為選修課,程度高於醫學院的拉丁語教學,堪稱一大進步。
當今世界無論民主國家或專制國家都過分偏重學歷,設置了僵化的考試選拔方式,阻礙了人們的發展機會與創造力。中國數千年的封建社會至今餘毒未清,亟須徹底革除。但中國傳統文化注重真才實學,選拔人才的方法不論出生門第,尤其是注重兒童家教這一優良傳統仍有積極意義,值得繼承和發揚。十年前上海幾位大學畢業的婦女敢於宣布只要政府在高考選拔上不設政治關卡,她們自行組合設立私塾,讓自己的子女就讀,她們自己執教,不進國家設立的學校,只要十年一定使學生達到國內大學名校的錄取水平。這並非狂妄自大,而是有植根於傳統文化的歷史依據。著名作家魯迅是在南京路礦學校畢業後從日本仙臺醫學院中途退學,但卻能在蔡元培以革新方式主持北京大學時被聘請為中文系教授,他的中文基礎是幼年時在私塾打好的。美國發明家愛迪生幼年時被校方視為頑劣,其母把他領回家自己給他補習基礎課程,終於造就了一位極有創造力的大發明家。這兩個自學成才的例子也足以佐證合理的教育方法與內容個對於加速學習進程,提高學習效果,與培養創造力的有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