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皇帝。(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身為清朝入關以來的第六位皇帝的道光帝旻寧(1782-1850),是清史上唯一一位憑藉著嫡長子身份繼承帝位者。然而,據說他卻不慎一腳踢死了自己的皇長子奕緯(1808-1831),這場意外之災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道光皇帝渴望子嗣,卻接連遭遇喪子
根據趙汝巽《清史稿》的記載:「宣宗諸妃有子女者:和妃,納喇氏。初以宮女子,事宣宗潛邸。嘉慶十三年,子奕緯生。」
我們能夠獲知,道光的皇長子奕緯是由一位以官女子身份入宮的納喇氏所生。納喇氏於嘉慶十三年生下道光皇帝的長子奕緯,隨後被嘉慶皇帝賜封為皇子的側福晉。道光二年、三年,則被冊封為和嬪與和妃。在皇長子奕緯被誕下之後,極度渴望再擁有子嗣的道光,在道光六年之時,終於歡喜獲得由靜貴人博爾濟吉特氏產下的二皇子奕綱(1826-1827)。靜貴人亦母憑子貴,晉升為靜嬪。不幸的是,二皇子不到四個月就夭折了。
後來,因為喪子之痛而被道光皇帝封為靜妃的靜貴人,於道光九年再產下三皇子奕繼(1829-1830)。然而,也許是靜妃的年齡尚幼,影響了胎兒的生存率,三皇子不到一個月也夭折了。就這樣,兩位皇子在道光皇帝的殷切期盼下誕生,在父母的悲痛及眾人的哀嘆中消逝。不測的是,禍事連連,道光十一年五月,皇長子奕緯也逝世了。道光皇帝遭逢連續喪子,面臨膝下無皇子與國家瀰漫著不祥之氣的處境中,他的痛苦可想而知。
不幸中的福份是,正當道光皇帝處於無子嗣的嚴重打擊之下,深受道光皇帝寵愛的鈕祜祿氏於七月誕下日後成為咸豐皇帝的四皇子奕詝(1831-1861),這喜事才撫慰了道光缺乏子嗣的不安心緒及喪子之慟。只是,在古籍中並未詳細提及皇長子的死因。
道光皇帝不慎踢死皇子
據《清史稿》的記載:「道光十一年,皇長子奕緯薨,命依皇子例治喪。罷公主、福晉、命婦會集,園寢不建碑,追封貝勒,謚曰隱志。三十年,晉封郡王。」、「隱志郡王奕緯,宣宗第一子。嘉慶二十四年,封貝勒。道光十一年四月,薨,以皇子例治喪,進封隱志貝勒。文宗即位,進郡王。」我們僅能從上述文字,得知:皇長子奕緯薨,後續被封為隱志貝勒、郡王等再簡略不過的訊息,卻無法探究其詳細死因。
一位於光緒年間入宮當宦官的老太監信修明,他將二十幾年的宮中見聞撰寫成書,這本著作《老太監的回憶》,則記載著關於皇長子奕緯去世一事。書中提及:諸皇子(阿哥)的師傅教讀嚴格,他告知大阿哥奕緯要用功讀書,將來好當皇上。奕緯卻說:「我做了皇上,先殺了你!」師傅將這話轉奏給道光帝。皇帝大怒,把大阿哥叫來。他剛跪下請安,皇帝上去就踢了他一腳,正好傷了襠部要害,沒過幾天就死了。道光帝很後悔,追封他為隱郡王。(參見劉小萌《正說清朝十二王》的〈皇位之爭與兄弟失和〉一文)
或許,會覺得這項意外有些誇張、突兀。然而,清朝對於皇子上書房學習、拜師就讀一事,相當看重。《清史稿•列傳一百五十二》有云:「官俊初直上書房,授宣宗長子奕緯讀,宣宗嘉其訓迪有方。後皇長子逾冠而薨,上深以為恫,故遇官俊特厚,屢獲咎而恩禮始終不衰。」加上,根據〈關心朝政、忠君憂國的晚清金石學家陳介祺〉一文的記載:「因其父陳官俊多次充任皇帝的經筵講官,並任皇長子奕緯之師,道光帝嘉譽‘訓迪有方’,而奕緯‘逾冠而薨’,道光深為悲痛,故而對陳官俊格外恩寵,這也是陳官俊雖幾經降任或罷免,而能復出擢升的主要原因。陳官俊母九十壽時,道光帝還賜以‘耆臣壽母’匾。陳官俊卒後,追封‘太子太保’,入賢良祀,諡「文愨」,並御賜碑文,對其褒讚倍至,並賜封陳官俊孫陳介祺子厚鐘、厚滋並為舉人。」
意外主因:皇長子不肯努力向學
透過這些資料,我們尚能瞭解,道光皇帝在擔負著國家重任,及面臨皇族子嗣興衰的負荷之下,居然又遭逢已逾二十歲的皇長子逝世,而且還是因為自己引起,他的沈重、鬱悶,旁人無法預料。不過,道光皇帝怒踢皇長子,導致喪子禍端再度發生,他的情緒並非突然產生,而是隱浮許久。
話說,當道光皇帝接連失去兩位皇子,他當然開始將全部的寄望及疼愛專注在無法子憑母貴的皇長子奕緯身上。可惜,奕緯的資質平庸,又不肯努力讀書,學習進展相當緩慢,騎射武功也不出色。道光皇帝自小聰明,且擁有出色的騎射武功及一手好槍法,他亦瞭解讀書的重要性。因而道光皇帝對於經過慎重考核與欽點,以擔任教授皇子之師的陳官俊,才會嘉勉「訓迪有方」。但是,當他見著無論如何規勸、訓斥奕緯,始終都無效,加上成婚後的奕緯始終無子嗣,這些事情都令道光非常失望。因而道光才會在聽聞如此不長進的皇長子居然還不懂得尊師重道,勃然大怒地踢了他一腳。
殊不知,事態嚴重,致使奕緯「逾冠而薨」,也因為道光知道奕緯難以受教,主因不在師傅身上,因而才會對陳官俊格外恩寵,進而在陳官俊卒後,追封他為「太子太保」。只是,面對如此突然降臨的意外,當時無任何皇子的道光皇帝,也只能忍受這莫大的悲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