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財神 (網路圖片)
中國的傳統禮俗是千奇百怪,你知道古早的中國新年要怎麼過嗎?你知道黃曆過年每日代表的是什麼嗎?談到過年由來,其實與過年習俗有很大的關係,辦年貨、吹粿、包紅包、寫春聯、迎財神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過年習俗,讓我們來一趟好玩又有趣的新年知性之旅吧!
黃曆12月辦年貨
12月臘月開始,家家戶戶就要開始辦年貨了,如:甜粿、發糕、香腸、臘肉等臺灣年俗必備品;辦年貨是歲末重要的活動,先要到香燭店買好全副香燭,還得準備紅包、春聯。。。。。。等,以及糖果、餅乾、茶點,和「橘子」等吉祥物。
在黃曆臘月二十四日送神以後,因為年關已近,家家戶戶都十分忙碌。不論有錢沒錢,都要採辦一些過年時吃的東西或過年時要用的物品。包括吃的、喝的、穿的、用的一應俱全,另外、一些應景的東西如春聯、糖果、乾果等,至於水仙花、橘子等吉祥物也不能缺少。以前因為農業社會常常都是初五以後才開張營業,所以要儲存較多的食物,大過年的時候才不會食物匱乏;而近年來工商業發達,大家過年的氣氛較淡,大年初一超級市場就已開張營業,所以就不必準備許多食物,而且加上營養觀念的改變,健康主義盛行,食物新鮮才能吃得營養又健康。
黃曆12月23日祭灶
相傳灶神是玉皇大帝派到每個人家中監督這家人平時的善惡情況,每年歲末由灶神上天奏報,因此,民間習慣在灶神回天堂前,以很黏的糖果祭拜,希望將灶神的嘴封住,而不能說出是非(另一種說法是希望灶神吃了糖能甜在心裏,而說出來的話都是好話);這種糖果被稱為「灶糖」。
黃曆12月24日送神
習俗上每年黃曆的十二月二十四日為「送神日」,也是原在人間鑒察人們言行善惡的灶神與其他諸神,一年一度返回天庭向玉皇上帝稟報人間善惡的重要日子,以定來年人們的吉凶禍福,因此該日特別要準備相行的祭品獻給灶神們,讓祂返回天庭時不會說太多人們的壞話,其中特別是灶神(灶君)。民間傳說灶君原為玉皇上帝的三太子,因為好色言行舉止不端,所以被玉帝罰到人間的廚房灶內,終日與婦女相處,留在人間做為監察人間言行善惡的地神。但送神後,仍有天神來接替該職,直到「接神日」後再返回人間繼續其任務。又俗稱「送神風,接神雨」,是期望諸神能有風神協助早些升天;正月初四接神時,則希望能下雨,此被視為天神下凡時所攜來的神雨。
禁忌:原本送神後,當天家家戶戶要舉行一年一度的大掃除,因為只有送神後才可清理神龕,平日神明在避免觸犯,大掃除也含有掃除一年所累積的晦氣,稱為「清塵」或「清魨」。但若該年家中有喪事者,則不宜送神和清塵,民間相信如此會對死者不利,或煤煙會進入死者眼中,所以禁止。
年糕(網路圖片)
黃曆12月25日年前吹粿(蒸年糕)
通常十二月廿五日、廿六日開始蒸年糕,傳統口味有甜的、咸的,總的有以下幾種:
甜粿(甜年糕)
甜的年糕一定要有,因為「吃甜甜,好過年」。甜粿是用糯米做的,吃年糕有「年年高」、「步步高陞」的含義,傳統都添加砂糖而不用白糖。
菜頭粿(蘿蔔糕)
蘿蔔糕就是菜頭粿,因為「菜頭粿,好彩頭」,而「菜頭」是當季最盛產的蔬菜,好吃又符合經濟效益。菜頭粿是用臺灣的在來米和蘿蔔一起蒸熟,非常好吃。
發粿(發糕)
因為它的形狀像一朵花,發的像蛋糕一樣。而且發糕有「發財」的意思,因此有「發粿發財」一說,發糕以前會加紅朱膏(紅色色素)紅代表吉利,也為了和新年的春聯的紅相互輝映討吉利,但是現在人為了不吃太多色素,大都不使用色素了。
芋仔粿、包仔粿
﹝芋頭做的糕﹞芋粿是用芋頭加糯米做成的糕點,具有「護(芋)護(芋)孫」的意思;而包仔粿則有「咸的包金,甜的包銀」的吉祥意義,它也是糯米的製品。
黃曆12月30日貼春聯
過年時,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張貼春聯,以祈求新的一年好運旺旺來。春聯是由桃符演變而來,原先是以桃符上繪著兩位驅除惡鬼的神,來保護全家的平安,爾後漸漸演變成寫對聯的春聯。例如:
「天增歲月人增壽,春滿乾坤福滿門」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三羊開泰,五福臨門」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忠厚傳家久,詩書繼世長」
「春風春雨春常在,宜室宜家宜放懷」
除了長長的春聯,小型的紅紙條寫著各各樣的吉祥話,也貼滿家裡各個角落,因位置不同內容也各異如下。
神桌--「春」、「福」
大門--「大家恭喜」、「恭喜發財」、「招財進寶」、
米缸--「滿」、「五穀豐收」
廚房--「山珍海味」
豬圈雞舍--「六畜興旺」
商店--「招財進寶」、「財源廣進」
黃曆12月30日除夕(每年黃曆最後一天)
除夕在漢民族的歲時節令中,是相當重要的一個大日子,因為它是歲末全家人大團圓的節日,一早起家家戶戶都在準備除舊布新,以迎接新的一年到來,因此會在當天家中裡裡外外重要位置張貼春聯,增加過年的喜慶氣氛,神桌和神明彩也會特別再打掃潔淨,並準備「辭年」祭拜玉皇上帝、三界神明、灶神、床母、地基主和祖先等,以感謝這些天地神明、祖先等對家人一來的平安護佑。當天晚上家人一起圍爐聚餐,飯後分壓歲錢、守歲,並在夜半到附近著名廟宇祭拜準備「搶頭香」,或是全家大小帶到祖祠的祠堂上香祭祖,以祈求神明或列祖宗對未來新的一年的庇佑。
禁忌:除夕一到,為除舊布新,迎接新的一年到來時有好兆頭,一般禁止吵雜,不准搬弄東西發出聲響,不准大聲講話,不准喝斥吵架,不准哭,鼓勵大家說吉詳話。
黃曆12月30日圍爐
除夕當晚,家家戶戶團聚,圍爐吃年夜飯,餐桌上擺著各種帶有福氣意味的菜餚,如:
魚代表「年年有餘」,
青菜代表「清吉如意」,
韭菜和長年菜代表「長長久久」,
菜頭代表「好彩頭」,
魚丸、蝦丸和肉丸代表「三元及第」,
水餃因形狀像元寶而有「招財進寶」的意思
黃曆12月30日圍爐後發壓歲錢
圍爐之後長輩分壓歲錢,將爐周所攤的制錢或另用紅線穿的銅錢一百個(取其長命百歲)作為壓歲錢,現在則以紅紙袋包著現鈔,俗稱「紅包」。不論是壓歲錢或紅包,都是人世間互相交流的祝福儀式,錢數不在乎多寡,更重要的是家人朋友能團聚一起,平安健康的吃著年夜飯,喝著茶高談著彼此擁有的甜蜜回憶,那種幸福是人們用紅包都買不到的財富。
黃曆12月30日守歲
就是「守長壽歲」,分過壓歲錢後一家人圍坐爐邊,歡談達旦稱做守歲。民間認為守歲具有為父母添壽的效用,替父母守住長壽,祈求合家平安,是孝道的表現。不睡」意同「不困」,困諧音困,因此,守歲又代表「不困厄」、「不窮困」的意思。守歲到午夜十二時後,大家放鞭炮迎接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