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是中華民族最原始的吉祥物之一,人們常掛在門口用來避邪、招寶。上至百歲老翁,下至孩童,見之無不喜愛。就連電視劇中也要賦予葫蘆以多能和神話的功效。緣由之一也不乏因其有著古老的淵源。葫蘆的枝「蔓」與萬諧音,每個成熟的葫蘆裡葫蘆籽眾多,漢族就聯想到「子孫萬代,繁茂吉祥」;葫蘆諧音「護祿」「福祿」,加之其本身形態各異,造型優美,無須人工彫琢就會給人以喜氣祥和的美感,古人認為它可以驅災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孫人丁興旺。
亞腰葫蘆在外型上看是由兩個球體組成,象徵著和諧美滿,寓意著夫妻互敬互愛。如果夫妻緣薄,可以擺放一隻在床頭,加強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葫蘆還用作除病之用,只須掛在病者的床尾或擺放在病者的睡側。就可以吸取病人身上的病氣,使其快速的好起來。如果是健康人,則可以吸取人身上的晦氣,提升運勢。葫蘆掛在大門外,則有保屋內人平安的作用。因此,千百年來,葫蘆作為一種吉祥物和觀賞品,一直受到人們的喜愛和珍藏。
葫蘆不但在古代人民的物質生活中佔有重要地位,而且與文學、藝術、宗教、民俗、神話傳說乃至政治等關係也十分密切,圍繞葫蘆所形成的種種意識形態,無疑是構成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幾千年的燦爛文化博大精深,葫蘆文化經歷數千年的歷史積澱,以其獨特的歷史淵源,深厚的文化內涵以及廣泛的群眾基礎,在現代文化中仍佔有重要的地位。
總之,葫蘆已成為觀賞、收藏、實用的上好佳品,是中華吉祥文化的代表象徵。
葫蘆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作物之一,中國考古在浙江余姚河姆渡遺址發現了7000年前的葫蘆及種子,是目前世界上關於葫蘆的最早發現。葫蘆在中國古代有許多記載,同時關於其名稱也有多種叫法,「瓠」、「匏」、「壺」、「甘瓠」、「壺盧」、「蒲盧」均指葫蘆。「壺」、「盧」本為兩種盛酒盛飯的器皿,因葫蘆的形狀和用途都與之相似,所以人們便將「壺」、「盧」合成為一詞,作為這種植物的名稱。而「葫蘆」則是俗寫,並不符合原意。不過後來人們約定俗成地寫作「葫蘆」,一直延續到現在。葫蘆文化研究者中國民俗學會理事長認為,葫蘆文化是中華民俗文化中具有一定意義的組成部分。
中國的好些民族都有起源於葫蘆的神話,葫蘆被當作祖先的來源看待。從文獻上看,中國古代民間就有以葫蘆等為多子象徵的信仰。後來道教興起,葫蘆被納入其宗教體系,增加了非常豐富的文化內涵。佛教的傳入和流布,也給葫蘆增添了新的花葉。現在民間傳承的故事中,葫蘆成為一種「靈物」。例如廣泛流傳的「寶葫蘆」故事就說故事的主人翁擁有了寶葫蘆,想要什麼就可以有什麼。這表現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所以說,葫蘆是中華文化中有豐富內涵的果實,它是一種人文瓜果,而不僅僅是一種自然瓜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