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六年全職奶爸,你願意嗎?(網路擷圖)
「你願意花六年的時間,在家當全職奶爸嗎?」對許多爸爸而言,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這樣的選項也不會在他們的人生規畫裡,但綠豆粉圓爸趙介亭,在老婆懷孕時經過理性分析後,決定親自當起全職奶爸,原本還有些遲疑的他,在抱到新生兒的那一刻就發現:「第一次當爸爸,面對孩子會有一種力量,驅動著你想‘照顧這個新生命’,小孩真的不一定要委外交給別人,自己去經歷這個過程更好!」
當時因為讀了一本育兒書《親密育兒百科》,書中傳達的理念讓夫妻倆決定不將育兒工作委外給別人,而是由他們分工合作來分擔,但家庭總是要有收入,在衡量誰要在家當孩子的主要照顧者時,太太突發奇想的說「何不我繼續上班,你在家帶小孩呢?」,綠豆粉圓爸的第一個反應是:「怎麼可能?」
用SWOT分析 決定誰在家帶小孩?
「我和太太坐下來,拿了一張紙開始評估我回家帶小孩的利弊,進行SWOT分析,把收支、工作時間等因素一起評估,結果發現讓太太去上班好像真的比較明智!」原來,綠豆粉圓爸當時正處創業初期,不僅工作時間長、地點遠,收入也不穩定,相較於當公立幼兒園老師的太太,上班離家僅3分鐘路程、上下班時間固定,衡量之下,「若要夫妻倆都有和孩子足夠相處的時間,太太繼續上班似乎是比較明智的作法」,於是,綠豆粉圓爸就這樣展開了他全職奶爸的生活!
當時他們身邊全職帶小孩的人不多,周遭也幾乎沒有出現其它「奶爸」,下此決定,難道沒有任何反對的聲音出現嗎?綠豆粉圓爸說:「我們很幸運,家人、創業夥伴都很支持我們的決定,可能一方面也覺得說服不了我們吧!(笑)」雖然有身邊人的支持,但育兒路上遇到的挑戰,還是需要自己慢慢克服。
綠豆粉圓爸遇到的第一個難題:「孩子不接受用奶瓶喝奶!」原來,在太太坐月子期間,都是以親餵的方式哺育寶寶,月子結束後,由他接手照顧,孩子竟然完全不能接受用奶瓶喝奶,該如何是好呢?「以前我都以為孩子哭了就只要塞奶嘴就好,但是我家兒子根本不吃奶嘴,也討厭奶瓶,我只好買一條揹巾天天把他揹在身上安撫,再用杯子慢慢餵他喝。」在老二出生後,育兒的挑戰更大了,和大兒子才剛建立好的規律馬上被攪亂,回憶當時的境況,綠豆粉圓爸說自己有種即將要被打敗的感覺:「有一次他們哭到我躲去廁所,因為我不知道怎麼辦?不知道怎麼面對?」但他接著幽默的說:「幸好,我太太五點就可以下班回家解救我了!」
科學的育兒方式 爸爸也能把小孩帶得很好
即便一開始帶孩子困難重重,但「把育兒當作事業在經營」的綠豆粉圓爸,也在育兒過程中找到諸多樂趣。
他分享,或許是因為自己有在創業的關係,會把商業管理的思維融入在育兒方法中,例如,會想訂出SOP(標準作業化流程)、遇到什麼狀況要怎麼處理,都會想科學化的去統計,讓自己更深入的理解孩子的行為,也歸納出什麼狀況要怎麼應對,孩子也會覺得大人比較懂他,「孩子還小的時候,我記錄過他們的哭聲,哪一種哭聲是代表肚子餓、哪一種哭聲是代表尿布濕了,很仔細的歸納出來,直到今年我就發現臺灣有所大學要做一個App,收集了十萬筆的孩子哭聲,要幫助父母分析小孩的哭聲代表的意義,這不就和我的理念不謀而合嗎?」
「我覺得男生帶孩子和女性最大的不同,是我們很容易讓他們上軌道,也就是我們比較理性,在面對孩子無理取鬧的狀態,比較能夠有堅定的態度」綠豆粉圓爸認為,爸爸帶小孩,對很多細節不會太在意,「例如媽媽會很在意吃的事,爸爸們就無所謂,以方便最重要,帶的東西也是最輕便的,我遇過很多媽媽把推車弄的像戰車一樣,小孩沒有坐在上面會倒下來,因為後面挂的東西太重了!」
他鼓勵每個爸爸都能在小孩六個月以前,負責照顧小孩一段時間,對一個家庭幫助很大,因為夫妻分工永遠比單一方照顧來的好,無論是爸爸或媽媽在家帶小孩,若一天中育兒工作有所交替,照顧者就能有喘息的空間,他也建議爸爸在付出的時候,媽媽能給予正面的回饋,「如果在育兒工作上沒有受到肯定,爸爸們就會比較退縮,轉把焦點放到工作上面,到後來媽媽才覺得爸爸為什麼都不幫忙照顧小孩?其實和他們一開始是否有受到肯定,有很大的關係。」
瞭解孩子的心理髮展 從虎爸轉變成人爸
孩子邁入三歲,綠豆粉圓爸遇到很多教養難題,他坦言初期還在摸索教養方法時,也曾當過「一個口令、一個動作」的虎爸,「我本來的教養方式比較嚴厲,我都笑稱那時‘我的眼神會殺人,眼睛一瞄過去,孩子就會默默乖乖的坐下來’,但他很快的就發現,「虎爸的教養風格是會有負面後果的,雖然孩子表面上聽話,但只要我不在,他們就會更過度的去表達他們的需求。」
在一次因緣際會下,綠豆粉圓爸結識了多年鑽研兒童性格研究的楊文貴教授,自己的教養盲點因而被一語點破,「楊教授告訴我,因為我給小孩的都是指令跟命令,所以小孩等於是活在我的威權底下,表面上雖然乖,但背後就是另一個樣子,後來我才明瞭,教養的關鍵是在六歲以下,父母怎麼對待他的孩子,有可能型塑了這個孩子一輩子的性格。」
受到楊教授的啟發,綠豆粉圓爸瞭解到性格教育的重要,成立了「優幼親子團」時,也訂出了六大守則「不打、不罵、不威脅、不恐嚇、不獎勵、不處罰」,也形塑了他教養孩子的準則。
「獎勵的效用跟處罰是同等的,它會讓孩子只是受外在驅力作出一個樣子,但實際上並不服氣,所以會在其他地方展現需求的出口,會容易發脾氣、唱反調,或是在你不在的時候,做你最不喜歡的事。」父母應該秉持的是「溫柔而堅定的態度、自然或合理的結果」也就是「在面對孩子所有的行為,採取的態度必須是溫柔而堅定的,且陪伴孩子去面對自然或合理的結果。」
讓孩子團體共學 敢與他人不同的勇氣
綠豆粉圓爸延續楊文貴教授的適性教育理念,創辦「展賦教育文創」推動團體共學,以非學校教育形態的方式,讓嚮往實驗教育的家長與孩子,在都市中也能有不同於傳統教育方式的就學選項,而兩個孩子也在這裡學習,每天沒有寫不完的作業、也沒有定期檢定考試,有的是生活化的活動課程和愉快的學習體驗。
夫妻倆都是接受傳統教育體制,一路念到大學畢業,如今決定讓孩子團體共學,綠豆粉圓爸說與自己六年帶小孩中獲得的體悟有很大的關聯,「和孩子一起體驗生活才發現,許多事都是傳統學校教育形態沒有教給我的,我很會考試、知道老師出什麼題目時,我要給什麼答案,但我缺乏生活能力,孩子需要的不只是課本上的知識,他還需要生活化的學習。」
他更發現父母的陪伴與鼓勵,是讓孩子跨越困難的關鍵,「有一次孩子踩到泥巴跑過來告訴我:‘我的鞋子髒了,我不敢穿!’我說:‘那就把鞋子脫掉吧!’孩子說:‘可是我不敢耶,因為草很刺’,其實我也很怕泥巴,因為我從小沒有玩泥巴的經驗,當下我心念一轉,跟孩子說:‘那我們一起把鞋子脫掉吧!’當下的我是很排斥的,也很忍住的,但因為我和他一起經歷,就從此打開了孩子對光腳踩在草地、泥巴上的排斥感。」
永不缺席的爸爸才是孩子想要的
在孩子眼中,綠豆粉圓爸與其他爸爸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一直在他們身邊」,有一次,孩子討論到某某同學又要出國玩了,覺得好生羨慕,綠豆粉圓爸對孩子說:「因為他的爸爸工作到很晚,所以一年可以出國四次,那如果是你們可以選擇,會希望我努力工作賺錢、可以陪你的時間很少,但一年可以出國四次;或是我一直陪著你們,但三年才能出國一次,你們想要哪一種呢?」孩子想都沒有想就回答:「我要現在這樣子!」
親密的父子關係,在孩子心中是很珍貴的,可能比出國玩、任何禮物都來的重要。
(網路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