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雨傘運動(資料圖片)
【看中國2014年12月10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明月香港報導)雨傘運動已70餘日。面對政府的強硬態度,特首近日放話清場,以及有人用激烈的方式表達訴求等,現場市民感受如何?雨傘運動將以何種方式持續或結束?為此,記者採訪了留守金鐘的市民。
運動返璞歸真「共識主動」
來自加拿大的高楓先生在金鐘現場已經駐守了大約一個月的時間,他是專程來支持香港雨傘運動的。為何千里迢迢放棄個人的享樂來香港支持這場無任何個人利益的運動?他說,因為這場雨傘運動是一場「共識主動」的運動,無領導,無組織,大家只因共識而八仙過海,主動參與。在西方社會,他亦是「共識運動」的支持者。
祖籍山東的高先生90年代移民北美,在美加生活了20幾年,從事園藝工作,業餘時間致力於「共識運動」。據維基百科解釋,「‘共識主動性’(英語:Stigmergy)是生物個體自治的信息協調機制,在沒有中樞控制和接觸交流的條件下,群體通過同頻共振,達到信息對稱,個體獨立行動,互相修正,自我更新,逐步完善群體的生態環境。」因此,高先生解釋說,目前有四種共識主動的運動:即維基百科、維基解密、比特幣及佔領運動。
因此,高先生認為,今次的佔領運動不是一場政治運動,而是一場生物體自我生存的返璞歸真的運動。這場運動不是政治學家用頭腦及學術策劃的運動,而是人們用愛心和純真的靈魂順著神的指引進行的,所以,才能成功維持到今天。
高先生強調自己無宗教信仰,但相信神的存在,神在引領世人朝著光明的方向行走。他亦是因為愛心和靈魂的指引來到香港,並在艱難的環境中堅持不放棄的,他希望以愛心能為更多的人付出。
「自修室」令學生找到歸屬感
特首近日放話要採取行動清場,一旦這種抗爭的環境沒有了,抗爭是否到此為止呢?一直在金鐘自修室忙碌,為學生們創造更好環境和條件的高楓說,雨傘運動中很多教師走出來主動承擔起自修室的義教任務,有教師痛心香港現行教育體制扼殺了孩子的天性,因此,一些關心下一代教育成長的市民決定以另一種方式將自修室延續下去,目前亦在籌劃中。
記者驚訝地看到,在金鐘廣場,學生和義教自發興建的自修室在市民的愛心協助下不斷完善,現已成規模,愈像教室的樣子,很多學生靜靜地在修習。
就讀中五的李小姐說,從10月10幾日來到自修室至今,差不多每日都會來,參與雨傘運動的同時,亦有得到義教的課程幫助。如果清場的話,她會不捨得離開。如果自修室以其它方式存在,她願意追著自修室走。她說:「在這個地方除了獲得人情味,亦結識了好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擴闊了自己的社交圈子,同時亦有一班導師鼓勵我教我。」
行動升級或失去最佳時機
從9月28日走出來至今,Nick辭職投身雨傘運動。之前在旺角,因政府要清場,昨日特意到金鐘現場探望。他說,這場運動大家的目的就是要達到「真普選」,未成功,會將運動持續到底。但方式或會和之前不同。如果清場,會再來。以打游擊戰的方式持續下去。
星期三清場,政府採取何種態度仍未知。但如果政府強硬,出動警棍等武力,他會站在前面保護老人和學生先行離開。他認為,運動開頭的人數是20萬,到現在剩下一萬,和政府抗爭的籌碼或無法令政府重啟政改方案,甚至令對方談判的機會都極微。「我認為,講遠些,韓國爭取民主用了40幾年,臺灣爭取民主用了10幾年,香港爭取民主,或者不是一朝一夕能達到的,需要一步一步來。」
他認為,支持運動的人數由20幾萬跌到一萬,不是大家不支持,而是因為現實的生活令人們無條件走出來進行長期抗爭,或許運動至今未取得成功與未能在20萬人數的熱潮時行動升級有關,而現在剩下的人少時進行行動升級,或者為時已晚。時機過去了,未來將以長期抗戰的方式持續下去。
為港人堅持不淪為中共統治
(為何抗爭一定要堅持下去?)Nick表示,就是為了香港一定要堅持港英聯合聲明,堅持「一國兩制」,不淪為中共的統治。他說,「政府令香港不再是我們本土人的香港,樓價被大陸人炒高,我們的床位、日常用品、奶粉全部被大陸人搶,我們是處於被動的狀態的受害者。香港政府出賣港人的資源給大陸人,我們正在一步步被白變成大陸化。」
長期在旺角堅持,身體疲累從未動搖過,但當長時間內聽到不同的聲音時,有過動搖。那時,他看到旺角巴士上貼滿了市民的心聲,而當他一一看完後,無比地感動。他說,「今日不出來,可能會明天連出來的機會都沒有了,當言論自由,連遊行的機會都沒有時,到時真的是為時已晚。」
家人亦從反對到接納。他說,當看到市民的心聲時,會感到自己爭取不只是自己的訴求,還有背後那些寄予希望的市民的訴求。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