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煙閣二十四位功臣圖像部分
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為懷念當初一同打天下的眾位功臣,命閻立本在長安城皇宮內三清殿旁的凌煙閣內描繪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圖像,褚遂良題之,皆真人大小。閣中分為三層:最內一層所畫為功勛最高的宰輔之臣;中間一層所畫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層所畫則為其他功臣。畫像均面北而立,太宗時常前往懷舊。
這二十四功臣圖像的順序依次是:趙公長孫無忌、趙郡元王李孝恭、萊成公杜如晦、鄭文貞公魏微、梁公房玄齡、申公高士廉、鄂公尉遲敬德、衛公李靖、宋公蕭瑀、褒忠壯公段志玄、夔公劉弘基、蔣忠公屈突通、鄖節公殷開山、誰襄公柴紹、邪襄公長孫順德、鄖公張亮、陳公侯君集、鄭襄公張公謹、盧公程知節、永興公虞世南、渝襄公劉政會、呂公唐儉、英公李世績、胡公秦叔寶。
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太宗對眾臣做了一次評價,曰:「長孫無忌善避嫌疑,應物敏速,決斷事理,古人不過;而總兵攻戰非其所長。高士廉涉獵古今,心術明達,臨難不改節,當官無朋黨;所乏者骨鯁規諫。唐儉言辭辯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無言及於獻替。楊師道性行純和,自無愆違;而情實怯懦,緩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質敦厚,文章華贍;而恃論恆據經遠,自當不負於物。劉洎性最堅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諾,私於朋友。馬周見事敏速,性甚貞正,論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稱意。褚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每寫忠誠,親附於朕,譬如飛鳥依人,人自憐之。」、「於今名將惟李世勣、李道宗、薛萬徹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勝,亦不能大敗,萬徹非大勝則大敗。」
趙公長孫無忌,字輔機,祖籍鮮卑,為北魏皇室,列祖列宗均至高官榮爵。長孫無忌為李世民長孫皇后之兄,自幼與李世民友善,李淵太原起兵後投靠李世民。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尤其在玄武門之變中起主要謀劃作用。終身為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為「我有天下,多是此人之力」。李世民去世後,受遺命輔佐唐高宗。因反對唐高宗立武則天為皇后而失寵,後來被誣陷謀反,自殺。
趙郡王李孝恭,李淵堂弟。他是宗室中功勛最顯赫者,其父為李淵堂弟。李淵起兵後,他負責經略巴蜀。得李靖之助,滅蕭銑、輔公佑,長江以南均受其統領,戰功幾可與李世民分庭抗禮。李世民登基後,他退出權力中心,以歌舞美人自娛。他為人寬恕、禮讓,從不居功自傲。在宗室成員中,唐太宗和他的關係最為親密。貞觀十四年,暴病身亡。
萊公杜如晦,李世民主要幕僚。李淵攻克長安時投靠李世民,得房玄齡推薦而受李世民重用,為十八學士之首。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貞觀年間與房玄齡共掌朝政,但於貞觀四年病故,年僅四十六歲。其死深為李世民痛惜,死後極盡哀榮。
鄭公魏徵,原為李密謀士,後隨李密降唐,為唐朝招降李世績。竇建德進攻河北時被俘,竇滅亡後重回唐朝,隸太子建成麾下。玄武門之變後,歸順李世民。因感知遇之恩,凡事知無不言,以進諫著稱。終生深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評價說貞觀之前輔佐之功以房玄齡第一,貞觀之後以魏徵第一。貞觀十六年病故。
梁公房玄齡,李世民主要幕僚,善於謀略。李淵起兵後派李世民進攻渭北,受溫彥博推薦投入李世民幕府,被委以心腹,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玄武門之變主謀。李世民登基後論功行賞,被比為「漢之蕭何」。貞觀年間負責行政,為相近二十年,深得李世民信任。李世民出征高麗時被委以留守重任。貞觀二十三年病故。
申公高士廉,名儉,以字行。於隋朝入仕,並已成名。他是李世民長孫皇后、長孫無忌的親舅舅,二人之父早死,實際由高士廉撫養。高對李世民極為器重,以至主動將長孫皇后許配給李世民。因得罪楊廣,被發配嶺南,隨後中原大亂,被隔絕在外,直到李靖滅蕭銑南巡時才得以回歸。其人善行政、文學,在玄武門之變中,建立殊勛。貞觀時,外放巴蜀為官,在地方上移風易俗,大興水利,造福於民。回京後,按照唐太宗的旨意,主持《氏族志》的撰寫,提高了皇族及功臣的地位,貶低了門閥士族的地位。在相位上病卒。
鄂公尉遲敬德,原為劉武周部將,劉武周滅亡後投降李世民。起初不被眾將信任,幾乎被處死,但李世民堅持起用他。唐鄭決戰時有單騎救主之功,得以穩固地位,此後以勇將身份參與李世民歷次戰役,在征竇建德、王世充、劉黑闥、徐圓朗的戰役中,連建奇勛。他是玄武門之變的主要角色,親手殺死齊王元吉,又率兵威逼李淵下旨立李世民為太子,擁立之功第一。突厥傾國進犯時以騎兵迎擊取勝,為李世民求和打下基礎。天下安定後無用武之地,晚年閉門不出,最終得享天年。
衛公李靖,本名藥師,隋名將韓擒虎外甥。相貌魁偉,有文武才略。是「使功不如使過」的典型,曾試圖揭發李淵謀反,因此幾乎被李淵處死,幸而為李世民所救。後來戴罪立功,協助李孝恭經營巴蜀、滅蕭銑、輔公佑,被李淵評價為「蕭、輔之膏肓」。後入李世民幕府,自此屢建大功。貞觀年間負責抵禦突厥,成功地消滅突厥政權,戰功無人可及。後來又挂帥出征,消滅吐谷渾勢力。唐太宗讚為:「南平吳會,北清沙漠,西定慕容。」唐高祖評價他,古代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皆不能相比。因軍事能力過高遭人疑忌,屢次被誣告謀反,為免嫌疑,主動退休閉門不出,直到老死。
宋公蕭瑀,字時文,隋煬帝蕭後之弟,以外戚為隋煬帝重臣。因反對出征高麗,被貶為河池郡守,到任後受薛舉進攻,奮力抵禦。李淵起兵後,歸附唐朝,善行政,終生為李淵重用。他兢兢業業,又鐵面無私,無論誰犯有過失,必彈糾,為人所憚怕。貞觀時被罷相,然仍為唐太宗所重視。唐太宗稱他:「性情耿直超過古人,但善惡過於分明,不免有時失誤。」後來唐太宗評價其為「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褒公段志玄,李淵在太原時的舊部,首義功臣。參加李唐歷次重要戰役,以勇武著名。從李世民討竇建德、王世充,多建大功。拒絕李建成的引誘,將李建成的密謀告知李世民,與尉遲敬德同在玄武門之變中出了大力。其人治軍嚴謹,貞觀年間,領軍駐紮城外,夜拒御使人營,李世民評價為「周亞夫無以加焉」。貞觀十六年病故。
夔公劉弘基,遊俠,隋煬帝征高麗時,因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太原起兵時,與長孫順德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途中於霍邑之戰陣斬隋主將宋老生,攻克長安後被評為戰功第一。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力盡被擒,李世民滅薛氏後獲救。又在劉武周進攻太原時戰敗被俘,僥倖自己逃回,隨後配合李世民在介休殲滅宋金剛。因唐朝與突厥關係惡化,常年駐守北邊抵禦突厥。貞觀年間曾隨李世民征高麗。唐高宗時病故。
蔣公屈突通,原為隋朝大將,歷仕楊堅、楊廣,戰功赫赫,敢直言相諫。楊廣南巡江都,委以鎮守都城長安的重任。李淵起兵後進攻長安,屈突通率部下死戰,力盡後自殺未遂,最終投降李淵,被封為兵部尚書。後參與唐朝歷次重大軍事行動,從李世民擊薛舉,以不取任河戰利品而受到唐高祖的嘉獎,尤其滅王世充被評為戰功第一。後被委派鎮守洛陽,於貞觀元年病故。
鄖公殷開山,李淵舊部,太原起兵時投奔李淵,參與進攻長安。進攻薛舉時,在淺水原大敗,與劉文靜一同被追究責任,貶為庶民。後隨李世民滅薛氏有功,得以重被任用。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入關中,招撫了大大小小各種割據勢力,與劉弘基共同擊破隋將衛文升。再隨李世民攻薛舉、薛仁呆、王世充,在進攻劉黑闥時,得病身亡,是凌煙閣功臣中最先去世的一個。
譙公柴紹,字嗣昌,李淵之婿,娶平陽公主。李淵起兵時身在長安,僥倖逃脫追捕前往太原。參與攻克長安、滅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等重要戰役。在武牢關擒拿竇建德。用計擊潰吐谷渾、黨項的侵擾。貞觀年間作為主將消滅最後一位反王梁師都。貞觀十二年病故。
邳公長孫順德,李世民長孫皇后之叔。隋煬帝出兵高麗時,為避兵役逃往太原依附李淵,與李氏父子友善。太原起兵時,與劉弘基一同負責招募勇士,有大功。進攻長安時任先鋒,擒隋主將屈突通。在玄武門之變中,和秦叔寶同討李建成餘黨。他曾受賄,在唐太宗的提醒下,恬然侮悟,在澤州刺史任上,一改以往不遵法度的習性,大力整治官吏貪賄的風氣,被號為「明肅」。
鄖公張亮,原為李密部下,隸屬李世績,隨李一同降唐,得房玄齡、李世績推薦入李世民幕府。李世民兄弟相爭時,派其到洛陽經營,被元吉告發而下獄,張拒不招供掩護了李世民,因而有功。貞觀年間,任相州等地方宮,揚善懲惡,明察秋毫,頗有政聲,因善於行政而頗得信任,又揭發侯君集謀反、隨征高麗而立功。然他晚節不保,引術士以證自己有帝王之命,事發被處死。
陳公侯君集,李世民心腹,是最早跟隨李世民的功臣,常年擔任其幕僚。玄武門之變的主要策劃人。貞觀年間,他出將入相,以傑出的才幹獲得了令譽。他擔任李靖副將擊敗吐谷渾,又任主將擊滅高昌。回朝後因私吞高昌戰利品而被彈劾,為此懷恨在心。李世民諸子爭當太子的鬥爭中,依附太子李承干,圖謀殺李世民擁立承干,事瀉被殺。
郯公張公謹,字弘慎,原為王世充部下,後投降唐朝,受李靖推薦進入李世民幕府,在玄武門之變中,他與長孫無忌等九人一同設伏,在殺了李建成、李元吉後,他獨自守住城門,抵擋了東宮兵的進攻。李世民登基後,他提出屯田以省轉運之策,直言極諫時政得失,力主平定突厥。後為李靖副將抵禦突厥,協助李靖滅亡突厥。次年病故,僅三十九歲。
盧公程知節,本名程咬金,原為瓦崗軍勇將,李密失敗後降王世充,因不滿王世充的為人,與秦叔寶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相繼跟隨李世民破宋金剛、竇建德、王世充。在玄武門之變中,出力甚多。唐高宗時出征賀魯,屠殺已投降的平民,因此免官,後病故。
永興公虞世南,字伯施,著名書法家,隋朝內史侍郎虞世基之弟,自幼以文學著稱。宇文化及江都兵變後被裹脅北返,宇文被滅後歸竇建德,竇死後入李世民幕府。他被李世民引為弘文館學士,與房玄齡共掌機密文書。唐太宗欽佩他博學多識,常與之談論經史。他性情昂烈,每每以古帝王得失,進行諷諫。唐太宗盛稱虞世南有五絕:一德行,二忠直,三博學,四文辭,五書法,譽為當代名臣。貞觀十二年病故。
渝公劉政會,李淵任太原留守時的老部下,隨李淵起兵,首義功臣。此後負責留守太原,他內撫軍士,外和各少數民族,在當地建立了崇高的威望。劉武周進攻時被俘。忠心不屈,還找機會打探劉武周軍情秘報李淵。劉武周滅亡後獲救。曾擔任刑部尚書,貞觀九年病故。
莒公唐儉,字茂約。唐家與李家均為北齊大臣,有世交之誼,唐儉亦與李淵為友。參與李淵太原起兵的策劃,為首義功臣。在入長安後,揭發了工部尚書揭發獨孤懷恩謀反罪狀,救了李淵一命,被特賜免死罪一次。貞觀初年負責與突厥外交事宜,奉命以計鬆懈突厥戒備之心,遂得以讓李靖率軍破了突厥領利可汗部落。後來任民部尚書,因怠於政事貶官。唐高宗年間病故。
英公李世績,原為瓦崗軍大將,少年從翟讓起兵,翟死後跟隨李密。李密降唐後成為獨立勢力,但仍堅持以李密部下的身份降唐以示不忘故主,被李淵稱為 「純臣」。遭竇建德進攻後,因父親被竇擒為人質不得已投降。密謀暗殺竇重歸唐朝,但未能成功,僥倖逃走。隨李世民滅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又擔任主將滅徐圓朗,隨李孝恭滅輔公佑。貞觀年間與李靖一起滅亡突厥,此後十六年負責唐朝北邊防禦,多次擊敗薛延陀勢力,又隨李 世民進攻高麗。李世民死後輔佐唐高宗,被委以軍事,擔任主將再次出征高麗,終於將高麗滅亡。唐高宗重畫其形象於凌煙閣。滅高麗後次年病故。
胡公秦叔寶,本為張須陀部下勇將,張死後歸裴仁基部下,又隨裴投降李密,為瓦崗軍大將。在李密與宇文化及童山之戰中立下大功。李密失敗後投降王世充,因不滿王世充的為人,與程知節一同降唐,分配到李世民帳下。參加李世民歷次戰役,每戰必衝鋒在先。在擊破尉遲敬德、竇建德、劉黑闥等戰中,屢建功勛。後隨李世民誅滅李建成、李元吉。後因歷次作戰負傷太多而疾病纏身,貞觀十二年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