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7月05日訊】今年以來全國各地樓市銷售開始疲軟、房價開始持續下跌,從而使得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問題凸顯及GDP增長緩下行。面對這種情況,各地政府樓市鬆綁微調動作不絕。比如,降低限購門檻,放鬆非戶口資格審查和購買住房落戶政策,稅收減免,優惠補貼,樓價審查,限制降幅等。
這些都是地方政府的顯性救市方式,即這些救樓市政策就是清楚地告訴市場,地方政府就要通過這些救市場方式來保住當地樓市價格不下跌,來促使更多的購買者進入住房市場,以便重造當地住房市場的繁榮。
比如,內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成為第一個發出正式文件取消限購的城市。之後,山東省濟南取消限購的文件也在網上付出,儘管該市政府不願意承認有關文件,但還是指出正破空現行商品住房限購政策調整,等待確定後實施。其他地方例如廣州、無錫、太原等,也在暗中鬆綁住房限購。也就是說,這些城市明確表示要對限購鬆綁救樓市。
而隱性救市所要達到目的是一樣,但方式則是十分隱蔽的,其危害也更大。比如,據報導,自7月1日起,北京、廣東、武漢、宜賓、曲靖及上海等地,紛紛透過各種方法,放鬆住房公積金。而自今年年初起,山東、廣西、安徽、廣東、天津等十多個省份,已修改相關規定,在不同程度上放寬公積金提取標準。這樣做,表面上不僅可以讓購買住房貸款公積金者放寬進入住房市場准入標準、降低了他們購買住房的融資成本,而且也可通過這種方式向疲弱的住房市場注入更多的流動性,增加住房銷售,從而救活當前國內疲弱的住房市場。
但是這種隱性救市,將給正在週期性調整中的中國樓市帶來嚴重危害。一是這種隱性救市,表面上是方便了購買住房者獲得更低成本的資金,但是如果住房的價格處於一個高位,或住房的價格是由投資者主導而沒有調整到消費者所能出價的水平,那麼這則是地方政府用蠅頭小利引誘民眾進入一個高價格的市場,或讓他們來接炒得火熱的住房投資市場的最後一棒。儘管這樣做不會中止住房市場週期性調整,但是會減緩這種住房市場的週期性調整,讓住房市場週期性調整的成本增加,今年調整所面臨的風險更大。
二是由於這種隱性救市是引誘住房購買者進入高價格的市場或接住房投資者的最後一棒,而這種利率的優惠對高房價來說是微不足道的。在這種情況下,由於消費性購買住房者的支付能力十分有限,這就使得這種隱性救市的效應很快就會衰竭或不可持續。新一輪的房價週期性調整又會繼續。如果這種情況出現,這不僅使得這些高房價進入者的住房價值受到嚴重侵蝕或處於高風險中,而且使他們的個人消費嚴重擠出(因為購買高房價的住房後其可支配的消費支出嚴重減少),並造成國內消費嚴重不足,國內經濟增長更是放緩。
三是這種隱性救樓市也可能讓房地產市場的預期完全打亂。無論是住房的投資者還是住房消費者,無論是房地產企業還是商業銀行,當這種樓市的市場預期混亂時,他們對市場觀望態度會更多嚴重,甚至於引發整個房地產市場的恐慌情緒,從而可能使得房地產市場的行為與政府救市目標背道而馳等。
還有,當前樓市隱性救市的方式還包括《不動產條例》延期推出。我們可以看到,在地方政府推出各種顯性救樓市政策的同時,地方政府也對不動產登記政策採取不合作的態度,從而導致《不動產條例》要延期推出。其實,這也是地方政府救樓市的一種方式。
其實所謂不動產登記,只是把全國所有房地產交易電子化聯網,以便日後可以統一查詢。如果把以往的交易記錄重新輸入,這當然是花一定的時間,但是對於新交易的記錄,要做到這種聯網就易如反掌了。但是,這樣容易的事情,做起來會這樣難。這裡不是技術性問題,而且是政府隱性救市問題。
因為,目前的政府官員哪個手中沒有幾套房產,甚至於有人有幾十套或上百套房產,至於這些房產之來源只有天知地知。如果一旦住房統一登記,手中過多住房的官員不少秘密就可能暴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這些官員為了不讓其醜事暴露,盡早出售手中過多的房產也是必然。如果這些官員拋售房價,房價下跌也是必然。這自然會給疲弱的樓市雪上加霜。再加政府官員不願在房價下跌時出售房產,只好找出其他救市理由了。也就是說,為了免於官員持有過多住房醜事不揭發,相信沒有哪個政府官員願意看到《不動產登記條例》推行的,所以只好採取拖字決。又一種隱性救樓市的方式。
可見,當前政府正在以不同的方式來救樓市,而隱性救樓市也十分普遍。而這種隱性救樓市,不僅欺騙性強,也危害性更大。它將當前國內樓市週期性調整的最大障礙。而中國房地產市場不經過週期性調整是不會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