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服飾以其鮮明的特性,顯示了穿著者的貴賤尊卑或性別職業,因而不同特點的服飾就成了不同社會地位人的代稱,有的甚至沿用至今。
黔首:秦時百姓用黑巾裹頭,故常用來代指百姓。賈誼《過秦論》 「於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白丁:古代平民著白衣,所以常以「白丁」稱呼平民百姓。劉禹錫《陋室銘》:「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中的「白丁」可引申為沒有學識的人。
布衣:即布做的衣服,平民百姓多穿布衣,所以也常用來指代平民。諸葛亮《出師表》:「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
褐:褐是用獸毛或粗麻編製成的短衣。它是古代貧賤者穿的,所以用來代稱貧賤者。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蕭然,不蔽風日,裋褐穿結,簞瓢屢空。」
袍澤:「袍」和「澤」都是古代衣服的名稱。《詩經•無衣》:「豈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在這裡用來形容戰士們互相友愛、同心同德的品質,因此「袍澤」就成了將士、戰友的代名詞。
青衿:亦作「青襟」,周代讀書人常穿的服裝,泛指有學識的人。曹操《短歌行》:「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杜甫《題衡山縣新學堂呈陸宰》詩:「金甲相排蕩,青衿一憔悴。」明清科舉時代則專指秀才。
縉紳:「縉紳」,指一般做官的人。「縉「為插,「紳」為大帶。古代大臣常把笏插在腰帶裡,所以把做官的人稱為「縉紳」。張溥《五人墓碑記》:「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
簪纓:簪和纓,古時達官貴人的冠飾,杜甫《八哀詩•贈左僕射鄭國公嚴公武》:「空餘老賓客,身上愧簪纓。」舊時把它作為做官者之稱。如:簪纓世族(世代做高官之家)。
青衫:「青衫」 黑色的單衣,唐代官職低的服色為青黑色。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後人也常用「司馬青衫」形容悲傷淒切。
珠履:綴有明珠的鞋子。《史記•春申君列傳》:「春申君客三千餘人,其上客皆躡珠履。」因而珠履成了豪門賓客的代稱。李白《寄韋南陵冰》詩:「堂上三千珠履客,瓮中百斛金陵春。
巾幗:本是古代婦頭上的頭巾或裝飾物,藉以代表女性,源於《三國誌》。當時諸葛亮多次向司馬懿挑戰,司馬懿不予應戰,諸葛亮便把婦女的頭飾遺下,以此辱笑司馬懿還不如一個女性。自古以來把婦女中的英雄豪傑稱為「巾幗英雄」,故代指女性。
青衣:古時地位低下者所穿的服裝。婢女亦多穿青衣,後因用為婢女的代稱。白居易《懶放》詩:「青衣報平旦,呼我起盥櫛。」
裙釵:古代婦女的服飾,因用為婦女的代稱。《紅樓夢》第一回:「我堂堂鬚眉,誠不若被裙釵。」
紈絝:紈絝是古代一種用細絹做成的褲子。古代富貴人家的子弟都穿細絹做的褲子,這很能反映出他們奢侈的特點,因此,人們常用紈絝來形容富家子弟。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綠帽子:古代歷來以綠頭巾、綠衣裳為賤服。元、明時還規定娼家男子戴綠頭巾、綠帽子以表示羞辱。因此,後來稱妻子有外遇者為「戴綠帽子」。
此外,還有很多以服飾代稱人物的詞,如:「紅袖」、「珠翠」、「環珮」等,在此不一一列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