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任駐中國大使談駐華經歷與美中關係。左二起為駱家輝、洪博培、普理赫、芮效儉和洛德。
作為第一位華裔的駐中國大使,駱家輝21日在紐約感嘆「不會講中文反而有利工作」。對任內「多事之秋」,駱家輝不僅談到了在王立軍叛逃、薄熙來倒臺、陳光誠出走等對美中兩國產生巨大影響的事件中的危機處理方式,回顧任上加快中國人赴美簽證流程這一最大政績,還笑稱中國人最感激自己的是堅持美國駐中國使領館對駐地空氣污染「PM2.5」的檢測與發布。
今年是美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35週年。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21日邀請洛德(Winston Lord)、芮效儉(J. Stapleton Roy)、普理赫(Joseph Prueher)、洪博培(Jon Huntsman, Jr.)和駱家輝五任駐中國大使在紐約證交所座談。五任大使從1980年代的第三任洛德大使到今年2月21日剛剛離職的駱家輝,橫跨美中關係的所有重要時期。
五位美國前駐中國大使21日在紐約證券交易所聚首,紀念美中建交35週年。
駱家輝(左三)敲響紐交所21日閉市鐘。
五位大使中的芮效儉和洪博培都中文流利,反是第一位華裔駐中國大使的駱家輝完全不會中文。駱家輝說,自己作為第一個擔任美國駐華大使的華人,讓很多中國人引以為傲,被華人賦予了太多象徵意義,但這也讓自己陷入一個兩難境地。他表示,「我的工作當然是要代表美國利益,但因為我的外貌,讓很多中國人甚至中國政府認為,我應該代表中國。」駱家輝感嘆,「不會講中文反而有利」,讓中國人慢慢習慣和理解自己在美中關係中對美國利益的維護。
但中文流利的洪博培則認為,處理美中關係事務的美國官員會講中文的太少,是個大問題,「中國能講流利英語的人很多,而負責美中關係事務的官員更是絕大多數都有赴美學習、受訓的經歷。而美國方面會中文、在中國學習過的人寥寥無幾,在談判桌上劣勢明顯。」
駱家輝也同意美方應加強選派官員赴中國學習,「兩國只有加深相互瞭解,才能維持良好雙邊關係。而現狀是中國的『美國通』很多,但美國的『中國通』太少。」
2月剛剛離任的駱家輝任上兩年可謂「多事之秋」,相繼發生了王立軍叛逃、薄熙來倒臺、陳光誠出走等一系列重大事件。
駱家輝回憶王立軍出走美領館的48小時,表示這是極為「不符常規」的事件,處理起來非常棘手。「他想尋求庇護……但我們無法這麽做。這是在中國的土地上,任何方式把他送走都會被中方發現而捉回。高官要叛逃到美國,你得通過跑到第三國的美國使領館,才有可能性。」
駱家輝表示,48小時內通過和美國及其盟友如英國等的緊急磋商,最後在確保王立軍能安全到北京後,讓其自願離開。
對陳光誠出走美國,駱家輝坦言,「陳光誠從來沒有想來美國。他的願望是離開禁錮他的村子,能夠自由地生活在中國。」但這一願望難以在中國實現,保護陳光誠來美,也是「保護美國所奉行的價值觀」。
駱家輝回顧自己兩年多的駐中國大使生涯,認為自己最重要的是向中國人傳遞「無論種族、膚色,機會屬於每個人」的價值觀,而任上大力推行中國人赴美簽證加速是其最大政績。
駱家輝表示,自己任上加大中國人赴美簽證通過率,加快審批速度,「尤其是增加和加速赴美留學生簽證。這些人中很多會成為未來中國的領導者。讓更多人到美國來,瞭解美國的價值觀,親身體驗美國的民主,當他們回國後,會成為改變中國主力。」
駱家輝也笑稱中國人最感激自己的是任上堅持駐中國的美國使領館測量併發布空氣污染的「PM2.5」指數:「我到中國很多地方,不少中國人一見到我,就和我說『謝謝,PM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