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1月07日訊】來自FT中文網的文章認為,本屆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思路並沒有發生根本轉變,雖有微調,也是受限於現實情況以及在改革中遇到的的阻力。中國經濟改革仍停留在量的變化上,而非質的變化。
中國總理李克強本週在中國工會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指出,中國穩增長目的就是為了保就業,中國需要7.2%的經濟增長;在GDP增長不突破下限的情況下,貨幣政策難有大的放鬆。
自今年3月正式出任總理後,李克強的執政思路一直是各方關注焦點。從「改革紅利」、「喊破嗓子不如甩開膀子」、「經濟增長下限論下穩增長」、到「鐵 路刺激」、「上海自貿區」以及「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具體闡述施政路線圖」,他的每次公開表態都在資本市場激起反響。十八屆三中全會召開前夕,李克強的最 新表態,又該怎麼解讀?
李克強此次表態,和此前市場預期有出入。眼下中國經濟復甦乏力,許多經濟學家和投資者都期待政府會再出臺某種形式的刺激措施,但李克強顯然決意與此 前的「刺激模式」告別。一是他把GDP增長底線從今年稍早提出的7.5%,再次降到7.2%,顯示政府對經濟增長放緩的容忍度進一步提高;二是他明確表 示,「廣義貨幣供應量M2的餘額3月末超過了100萬億元,已經是GDP的兩倍了,‘池子’裡的貨幣已經很多了,再多發票子就有可能導致通貨膨脹」。這一 表態基本排除了放寬貨幣政策的可能性。
首先要明確的是,相比於此前幾屆政府,習李政府對經濟增長的關注並沒有明顯區別,只是把「增速目標」變成了「增速底線」。相比於上屆政府的「四萬 億」,這屆政府更傾向於小規模且有針對性的「微刺激」。但從第三季度數據看,投資對中國反彈的貢獻度仍然偏高,顯示舊有增長模式的頑固。
其次,李克強在調低增長下限的同時,仍然強調「保就業」。他表示,今年要保證新增就業100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在4%左右。也就是說,雖然7.5%降到了7.2%,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即中國經濟平穩運行,不危及就業和社會穩定。
可以看出,本屆政府對宏觀經濟的調控思路並沒有發生根本轉變,雖有微調,也是受限於現實情況以及在改革中遇到的的阻力。中國經濟改革仍停留在量的變化上,而非質的變化。
有鑒於此,投資者似乎不應對本屆三中全會寄予過高期望。歷屆三中全會一般都會被看作中國發展進程上的節點,但中國的重大經濟變革並非都出自三中全 會,比如中國「入世」就沒有寫進任何三中全會決議,而即便寫進決議的改革舉措,更重要的也在於之後的落實。比如十六屆三中全會早已提出「中國經濟需向更平 衡、可持續增長的模式轉型」,但是十年過去,中國經濟模式轉型仍停滯不前。
投資者最關切的是十八屆三中全會是否能帶來實質性的、可操作的突破。如果有,那麼改革紅利才會真正對中國股市構成長期重大利好。不過從現在流傳坊間的各種改革版本中,似乎看不到任何實質性突破。
来源:金融界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