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9月02日訊】雖已立秋,可夏天的「餘威」仍在。熱天出汗,這無法避免,有愛美之人便使用止汗香露、香水等以驅汗味。你可知古人的「香水」什麼樣?
《紅樓夢》第六十三回中,賈寶玉與芳官一起划拳的時候說他靠著「一個各色玫瑰芍藥花瓣裝的玉色夾紗新枕頭」。據紅學專家們稱,這個枕頭裡裝的是天然植物香料,有很強烈的香氣,就是用來增添身體香氣和改善居室氣味環境的。古代人還發現了讓植物香料充分發揮其性能的最佳辦法,即將香料做成的香丸、香餅放置在香爐的炭火上,通過燃燒的炭火不斷熏烤,使香氣發散開來。據宋人陳敬所著《陳氏香譜》記載,「丸如大豆」的香塊(即香丸),是由沉香、青木、蘇合、雞舌、蘭、蕙、篙等原態香藥經過炮製、研磨、熏蒸等方法合成的,它比漢唐時代的「香囊」更便於藏在懷裡。
漢代開闢絲綢之路後,原產自非洲和西域地區的各種香藥進入中國,生長於邊陲的香料也順便來到中原,使得漢人「合香」的素材更加豐富。漢代就出現了「濃熏繡被」,乃至香熏手巾等衣物。從文獻記載看,西漢時出現的「熏球」(唐朝稱之為香囊)比香丸稍大一點。這種「熏球」多以銀、銅等金屬製成,球壁鏤空,球內依次套設三層小球,每層小球皆懸掛於一個轉軸上,轉軸則固定在外面的圓球上,最內層懸掛焚香的小缽盂。這樣,熏球滾動或轉動時,在缽盂的重力作用下,三層轉軸相應旋轉調整,而缽盂始終保持水準,即使在床上、被子裡和口袋中也放心使用。唐代,「香囊」僅侷限於官宦之家和夫人小姐使用。到了宋代,平民百姓也隨身攜帶「香丸」用來改善氣味了……
試想,這種「香丸」在天氣高溫和人的體溫雙重「作用」下,散發出來的香味頃刻間不就覆蓋了汗味嗎?更重要的是這種「放香除味」法跟現在人們普遍採取的「塗脂抹粉」的防晒除味法有本質區別,它不怕水的特點和由內向外源源不斷地釋放香氣,基本上跟毛孔出汗是兩條線平行在作業,身體愈熱它「燃燒」出來的香味就愈濃;而現代人所採取的「塗脂抹粉」驅汗味正好相反,溫度越高、汗水越多人就越難堪,散發的異味就越刺鼻。所以,我想古代人的前衛思路是非常清晰的——要改善氣味必須先「治本」。總的感覺就是,「香丸」的大範圍大面積的使用,不僅反映了古代人把改善氣味當做維護公共環境和提高生活品質的大事抓,也彰顯了古代人一種典雅生活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