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7月01日訊】也許生來就注定了一生顛簸流離的命運,自從十六歲離開故鄉之後,讀書、工作、留學和居住的地方逐漸的離故鄉越來越遠了。鄉愁,總是每個離家遠行之人揮之不去的情結。至少在走上修煉的道路之前,每當新春佳節或花紅月圓之時,我的思鄉之念還是非常強烈的。直到後來我偶然讀到了宋朝蘇東坡的一首小詞 《定風波》,恍然悟到真正的從容與曠達並不是什麼事都沒有經歷過的虛空的飄逸,而是累經淒風厲雨之後的成熟圓潤,與飽受磨難之後依然祥和的心境。「隨遇而安」這一句非常平淡的話,說出口來卻猶如空谷幽蘭,發出縷縷的清香。正是蘇東坡的這首小詞曾經讓我在獨處異鄉的時候,心靈從中得到莫大的寬慰,也使我用這首小詞安慰了許多朋友飄泊不定的心。
紐約上州冷泉古鎮春色(攝影:貫明)
「此心安處是吾鄉」語出蘇東坡的《定風波》,原詞是:「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自作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萬里歸來年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這首詞是東坡寫給好友王定國的小妾柔奴的,卻通過它傳達了一種感人至深的寧靜淡遠與睿智豁達。不僅刻畫了歌女柔奴的姿容和才藝,而且著重歌頌了她的美好情操和高潔人品。柔中帶剛,情理交融,空靈清曠,細膩柔婉,是這首詞的風格所在。詞中以明潔流暢的語言,簡練而又傳神地刻畫了柔奴外表與內心相統一的美好品性,通過歌頌柔奴身處逆境而安之若素的可貴品格,抒發了東坡本人在人生逆境中隨遇而安、無往不快的曠達襟懷。當時的王定國身為駙馬,卻因受蘇東坡詩文案牽連,被放逐南蠻之地。柔奴雖是歌妓,但卻一路相隨,陪伴左右嘗盡堅辛,歷經數載重回京師,只以一句「此心安處,便是吾鄉」來淡然處之,這句話令著名的大學士蘇東坡也佩服不已。
古代的修道人都能做到「隨遇而安」。真人者,就是道家心目中的聖人,他們在任何處境中都能做到睡覺時不做夢,醒來時無憂愁,飲食不求精美,呼吸均勻 深沉。這種「安」,當然是心靈之永恆的安寧。這種心靈之安,不僅可以使人「其寢不夢,其覺無憂」,而且可以使人樂觀處世,長葆青春。而我自己也是在走上了修煉的道路之後,心靈才得到了徹底的淨化,精神境界的升華也讓我得到了心靈安寧的喜悅。心懷正信者,心靈不會被不如意之境遇所干擾,無論處於何種環境之中,都能保持一種祥和淡然的心態。
唐朝詩人白居易也曾在《初出城留別》中吟出過「我生本無鄉,心安是歸處」的詩句。人生中的苦難可以造就人的不幸,但同時也可以磨煉人的意志並造就高尚的人格魅力。「此心安處是吾鄉」這一名言在事隔千百年後,仍然可以激勵人們的意志,勉勵人們不要在磨難中消沉,在紅塵濁世中仍能保有一份樂觀瀟灑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