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4月12日開跌以來,現貨黃金一度成為「中國大媽」搶購的「香餑餑」。然而,上週末金價再次大跌,多數「大媽」進入了被套階段,最慘者被套深度高達28%以上。這「香餑餑」一時間竟變作了「燙手的山芋」。
受抑於美元走高勢頭,上週五晚間至上週六凌晨,前期反彈的國際黃金價格再次大幅度走跌,當日最大跌幅高達3.7%,至1419美元/盎司低位(或280元每克人民幣)。
回顧1個月前的暴跌,並非一日之內一蹴而就,而是分三個階段振蕩走跌。最低點1321美元(即267元每克)是在4月16日的才出現。而大媽們普遍是從4月12日開始「抄底」,13、14日是雙休日,市場已進入「搶金」高潮,那時的金價還在290~295元每克徘徊,建倉的成本比目前的價格要高。
然而,大媽們「買金」的成本還不止「現貨金價」那麼簡單。在搶購大潮中,多數人選擇的都是買入一些首飾金。但金價走跌時,商家跟跌並不及時。買入價往往高於當時國際現貨金價最低價。並且,儘管投資門檻低,這些飾品金、公益金,甚至是投資金條變現並不容易。購買金條需要交納手續費,賣出時也要支付給舊金回購商回購手續費。這一系列費用也拉高了購金成本。
黃金保值「不靠譜」
黃金市場十多年的繁榮使得「黃金必然保值」的觀念深入人心。相對於紙幣,黃金的特別優勢在於,「政府不可能印刷黃金」。人們相信,黃金不僅可以保值,還可以全世界通用,是一種「終極財富」。
但在金本位制度下,經濟的發展將面臨通貨緊縮的難題。這一不可克服的缺點使其逐漸退出了主流的貨幣體系。而信用貨幣本位儘管存在諸多缺點,卻仍然成為現代貨幣體系的不二選擇。
當把黃金排除出貨幣體系之後,人們會發現,持有黃金的理由可能非常經不起推敲。「股神」巴菲特就曾如此評價黃金——「黃金是從非洲或某些地方的地底下挖出來的。然後我們將它融化,再挖一個洞把它埋起來,花錢僱人看守著。它沒有什麼實際用途。如果火星上的人看到了這一幕,它們一定撓頭在想這到底是為什麼。」 雖然,擔心紙幣貶值而投資黃金的動機是可以理解的,但這種投資邏輯反覆炒作後,就能造成巨大的資產泡沫。
来源:一財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