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2000多名工人、學生和市民參加了香港五一大遊行(美國之音)
香港有5000人參加勞動節的遊行,要求港府落實標準工時及聲援碼頭罷工的工人,過去35日,市民已經為碼頭工人籌得800萬港元,破工運史的記錄。有本土行動的成員指即使自由市場至上,亦需加入人文關懷。
由職工盟發起五一勞動節遊行,警方稱,高峰時有人數有3700人。大會則指,有5000人。職工盟的發言人蒙兆達對本臺表示,工會、政黨、與專上學生院校動員遊行的人數是3000人,估計有2000名市民是自發參與。
蒙兆達說,「我們動員是3000人,去年遊行人數是3500人,當中包括政黨與學生團體組織,以包括我們職工盟的90個屬會的成員,今年因為碼頭工人的罷工,大概是新增加了1500人左右。我相信是一方面撐工人,也更加關切確立勞工保障。」
工會要求港府就標準工時立法,長遠爭取落實集體談判權等。勞動節當日的籌款數目,工會正在統計中;但貨櫃碼頭罷工35日以來,工會已經籌得800萬,創歷來最高。
蒙兆達說,「已經是突破了800萬,從來沒有出現過,我們可以比較2007年扎鐵工人的罷工,罷工36天是籌120萬;這次35天籌800萬,是公民歷史上的一個記錄。」
有參與遊行的碼頭工人說,工會已退後一步,降低加薪幅度,但資方卻無踏前一步。逾百名碼頭工人在遊行之後,則冒雨再到長江中心及和記大廈,圍圈遊行。
遊行隊伍中,有年青人則打扮成「半人半鬼」,揶揄老闆「對外是人,對工人是鬼」。香港本土研究的陳劍青對本臺講,800萬的籌款數字顯示港人對大財團的不滿;遊行也帶出近年香港,需要檢討過往一向引起為傲的核心價值,如「自由市場」至上是否要加入「公義」、「關懷弱勢」等元素。
陳劍青說,「帶出訊息是,李嘉誠(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公司大股東)可以養得起工人,但香港人本身也可以養起自己,我們的籌款數字很能顯示大財團剝削,見到自由市場的神話是破滅了。經濟當然很重要,但也犧牲了工人的利益,應該要誕生一些新的價值,如本土關懷,社會的公義等。」
職工盟的立法會議員李卓仁就指,與全世界相比,香港每週工時排第八長。政府回應指,當局一直致力改善勞工權益和福利,包括最低工資立法及就業交通津貼。也將繼續全力斡旋調停貨櫃碼頭工潮,希望能盡快解決。有人力資源公司2012年曾發表報告,指新加坡是亞洲每週工作時間最長的地區,52小時;其它依次是日本、香港、上海。
碼頭工人罷工已有35日,週四會擧行第五輪調解會。但和黃港口集團董事總經理馬德富週三在報章撰文,批評工會及工會領袖迷惑港人及危害香港,只重視從運動中獲取一己的政治籌碼。
澳門方面,亦多個團體發起遊行,包括數個基層組織及爭取超齡子女來澳團聚的團體,遊行人士的訴求,包括爭取保障工人就業、打系黑工、改善民生、解決住屋問題、及把最低工資定為時薪30元。另外要求雙普選和實現高官問責制。約有100名遊行人士到達澳門政府總部時,因不滿被要求上行人路,堵塞一條行車線。澳門警方稱,全日遊行人數有一千九百人參與。
在臺灣,多個工會聯盟與工運團體發起遊行,號召2萬5千勞工上街,抗議政府不顧勞工權益,遊行人士頭上綁著官逼民反黃色頭巾,及高舉抗議標語。
粵港提高最低工資
五一勞動節,廣東省及香港特區同日起提高最低工資,廣東省由1300元提高至1550元;香港的最低時薪由28元增加至30元。廣州最低工資標準和以往不同,首次實現大一統,花都、番禺、南沙、從化、增城的最低工資標準和市區完全一致。這5個區市過往的最低工資標準相對較低。
會認為碼頭工潮喚醒香港民眾對勞工權益的關注(圖片來自BBC/看中國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