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蒼南人尤良清在北京跑業務。山東煙臺人程春剛剛大學畢業,經濟拮据。兩人在一間招待所相識,尤良清資助了程春400元錢。
21年後,43歲的程春已是一家頗具規模的軟體公司老總,身家過億,一直感念老尤的恩情,多番輾轉終於找到了他。
萍水相逢 老尤資助貧困生400元
「有老朋友找你,找到村委會來了!」4月13日上午,家住蒼南縣龍港鎮雙桂村的尤良清接到村支書尤秀造的電話。今年61歲的尤良清,已不再經商,在家幫忙帶孫子,平時很少有人找他。
略帶疑惑的尤良清,馬上趕到村委會辦公樓。在村支書的手機中,他看到了鹿城區政府一位工作人員發來的一條尋人簡訊:「請你幫助協查,尤良青(清),男,龍港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做塑料編織生意。我北京朋友昨晚來電尋覓資助人:‘1992年,蒼南龍港尤良青(清),當時我剛大學畢業在廠裡,很窮,他送我 400元錢。’適時程春將來龍港感恩!」
這條簡訊將尤良清的記憶帶回到21年前的北京,當時老尤和小程萍水相逢。
1992年8月,尤良清到北京燕山水泥廠推銷塑料編織袋。當時,剛大學畢業的程春和同學一起被分配到水泥廠,和尤良清住在同一間招待所。「我自己學歷不高,特別佩服他們讀書人,也願意照顧他們一些。」短短几天,尤良清就和這群大學生成了朋友。
尤良清注意到,程春生活非常節儉,每天在單位食堂只打幾樣素菜。「當時看到一個年輕人就吃這麼點,非常心疼。」對於資助的細節,年份已久,尤良清已經記不清了。
然而程春卻一直清晰地記著當年的情形。程春說,當時,自己剛從西南科技大學化工專業畢業,成為水泥廠的一名技術員,每月的工資只有100多元。由於老家在農村,家裡經濟條件不好,所以特別省吃儉用。
「尤叔叔認識我沒幾天,我們是萍水相逢,但他對我卻處處都很照顧。」程春回憶,幾天後,準備回溫州的尤良清突然找到程春,塞給他400元錢。程春說: 「我當時說什麼也不肯要,尤叔叔堅持讓我收下,讓我多吃些好的,保重好身體,並鼓勵我在廠裡好好工作。那時候,400元可不是一筆小數目,一輛時髦的自行車才100元。」
400元贊助讓他學到經商做人的道理
拿著尤良清資助的400 元,程春並沒有捨得改善伙食。「那時候剛畢業,知識積累方面還是有挺大的瓶頸,我就用尤叔叔資助的錢買了與工作相關的工具書給自己充電。」幾年後,善於學習的程春,敏銳地意識到網際網路時代即將來臨,於是重返校園深造,攻讀了計算機專業碩士,這也為之後他的成功創業奠定了基礎。
上世紀九十年代,程春創立了一家軟體公司,經過多年的打拼,目前已經擁有了上億元的資產,在北京買了別墅定居。
多年的商場經歷,讓程春愈發敬佩當年的尤良清。「尤叔叔的這種品質也是許多溫州商人的一個縮影,代表了溫州人的精神。」前不久,央視熱播的連續劇《溫州一家人》中的主角周萬順,令他感到特別親切,馬上想到了尤叔叔。電視劇裡,遇到丟了錢包的陝西人,周萬順同樣是慷慨相助。
程春坦言,當年和尤良清的萍水之交,收到的不僅是400元贊助,也讓他學到了許多為人經商的道理。「成為一名好的經商者首先要成為一名好人。」
闊別多年輾轉尋人表謝意
當年分別以後,程春再也沒見過尤良清。「這麼多年了我心裏一直想著,要找到尤叔叔,當面表達我的感恩之情。」程春說:「那時候通訊條件還很落後,我只記得尤叔叔家住蒼南龍港。我起初誤以為尤叔叔名叫尤良青,所以幾次託人打聽都沒有收穫。直到最近認識了在鹿城區政府工作的一位朋友,這位朋友特別有心,嘗試了好幾個同音的名字,並找到村委會確認,這才重新聯繫上尤叔叔。」
「只是萍水相逢時的一些幫助,二十幾年過去了他還記得,還要來探望我,很感動。」老尤說,沒想到「資助」出了一個億萬富翁,很為小程感到高興。老尤的大女兒告訴記者,這些天來,父親經常拿出手機看一看那條尋找他的簡訊。
大女兒笑著「抱怨」,仗義爸爸的善事比生意做得好。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尤良清外出經商。1997年,他在湖北蒲圻市開辦的編織袋廠因為收不回貨款倒閉了。老尤結束了在外經商的日子,搬回了雙桂村老家。如今四個女兒都已成家立業,老尤在家安享晚年,生活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