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行前面唱空銀行,外資後面抄底,不服不行。」3月28日,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感嘆。當日,銀行股重挫,15只上市銀行股跌幅都在2%之上。興業銀行跌停,平安銀行、中信銀行跌幅超過9%。東方財富的銀行指數下跌3.76%。
此刻,這位基金公司人士想到了3月18日,以摩根大通為代表的外資大行唱空中國股市報告。上週一,摩根大通建議客戶減持中國股票,同時購買看空中國四大銀行的衍生品,主要理由是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和通脹加速。同一天,野村證券也看空中國經濟,稱:「中國經濟正顯現歐美2008年金融危機前相似的特徵。」
如果跟著報告操作,在10天後,投資者將獲得收益。但是奇怪的是,外資仍呈現出流入A股的跡象。於是有陰謀論認為——外行的看空是為了打壓股價,進而給外資抄底創造窗口。
唱空不做空
3月28日銀行股的下跌緣於此前一天,銀監會下發了《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廣州一家基金公司基金經理就說,摩根大通或許又提前獲得了消息,才在3月18日發布做空銀行股的報告。
這事情並不是第一次發生。事實上,摩根大通在2008年中央政府出臺4萬億經濟刺激政策前夕就準確預言了此事。當年8月底,摩根大通報告稱,高層正考慮一項至少涉及2000億到4000億元的經濟刺激方案。這將包括減稅以及「穩定國內資本市場」和支持「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一個月後,4萬億政策出臺。
摩根大通3月18日唱空中國股市尤其是銀行股的邏輯是,「今年支撐升市的條件已大不如前……市場或尚未充分反映相應政策風險,還在價格上嘗試反映經濟刺激結束的時間,以及政策工具是否足以調控影子銀行。」
該行同日發表的內部銀行股報告指出:「相信今年銀行體系流動性較去年緊絀,而內地社會融資總量中非銀行貸款部分快速增長和熱錢流入,令流動性狀況變得複雜,衍生政策反應的不確定性。」
兩份報告都提到了非貸款部分的融資——影子銀行。而3月27日,銀監會《關於規範商業銀行理財業務投資運作有關問題的通知》就是為了整治這部分。
然而,摩根大通(包括以保管人身份持有的股票)自身並沒有減持內地銀行股。摩根大通去年增持農業銀行持股比例佔H股總股本的5.01%,但至今尚未有最新持股變動信息。此外,摩根大通去年11月份增持工商銀行股份至7.03%,但至今也未披露減持。
而按照香港聯交所規定大股東需要做出披露的事件來看,大股東持股比例降至5%以下的情形亦在應披露之列。這意味小摩即使略減持農行和中行H股,持股比例可能仍未降至5%以下。
雖然摩根大通在3月18日之後,減持了銀泰百貨、恆安國際、兗州煤業、中國建材、新華保險;但也增持了海通證券、首鋼資源等。也沒有看到該機構對中國股市一致性的行為。
直至3月26日,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中國區全球市場業務主席李晶在媒體見面會上就此前的「唱空門」做出回應:此前唱空中國銀行股的報告,是針對個別投資者短期買賣的建議,並否認長期看空銀行股——這給摩根大通提前獲得政策消息增加了一條邏輯鏈,雖然仍沒有直接或者強有力的其他證據。
外資繼續進入
但在3月18日過後,外資整體上非但沒有逃離中國市場,反而積極進入。
「3月份尤其是最近,我們的客戶一直在加倉A股。」深圳某基金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透露。
申萬監測的數據也顯示,3月14日-20日,仍有2.15億美元流出中國股市;上週,流入中國的外資為1億美元。
外資進入中國股市的證據在大宗交易平台上也有體現。3月18日至3月28日,QFII集中營業部如中金上海淮海中路營業部買入了6000餘萬元的股票,涉及京運通、合康變頻、茂碩電源等。
3月28日,A股大跌的時候,QFII集中的另一營業部,中金公司北京建國門外營業部買入了2018萬元的滬深300ETF。
前述深圳某基金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介紹,3月份他的QFII客戶加倉是因為「時間到了。」半年前,該公司同一些QFII客戶進行接洽,從額度獲批到資金籌集,再到和基金公司簽合同等程序走完,差不多就到3月份了。於是開始入市。
事實上,去年10月份,外管局單月新批27.5億美元,創下單月新批額度最高記錄。11月份再批25億美元額度。按照流程,這部分資金也正好在3月份前後開始進入A股。
因此,是否有可能是外資行唱空中國股市,目的為了外資入市抄底?
上述深圳某基金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介紹,他接觸的QFII大多是長期的機構投資者。其投資A股的目的並非為了短期獲取價差收益,而是作為資產配置的方式。
這種操作通常是跟蹤指數,然後做稍許加強。這意味著,作為權重股的銀行股仍然是QFII重點配置對象。「假設金融標配佔到了20%的市值比例,我們的QFII客戶最多允許下調到18%。」這位基金公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