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近發布的2月新增貸款為6200億元,較之1月份回落明顯。應該說,雖然這一數據較之近幾年的寬鬆信貸環境,稍顯回落幅度過大,但與貨幣環境的正常化比較而言,6200億元的月底新增貸款依然不低——因為以此計算的全年新增貸款,依然高達7萬億元,這仍舊可以稱之為天量信貸。
而就今年全年來看,伴隨著城鎮化浪潮的襲來,新一屆地方政府上任伊始,基建投資和房地產開發勢必會大量上馬,單月新增貸款五六千億元估計是少數。各界早就預期全年新增貸款很可能接近9萬億元。
所以,2月份單月新增貸款環比急跌,並不代表貨幣信貸環境的轉向,而是季節性使然。
之所以如此,很大程度上是因為2月份適逢春節,工作日本來較短,而且1月份1萬多億元的信貸增量,已經滿足了不少去年底的積壓項目的信貸需求。
現在最值得關注的問題是,今年全年新增貸款繼續維持高位不可阻遏,但最需防範的這一指標會因政治週期帶動,而超出市場預期,再創造歷史新高——超過「史上第一高」,2009年的9.59萬億元。
本來,因為長時間的貨幣超發,只能進一步惡化和扭曲經濟結構,貽害轉型大計。月度新增貸款規模的穩步回落,恰是中國經濟未來數年必須堅持的基本方向,作別天量信貸帶來的貨幣急速擴張,再也不能有絲毫猶豫。
但是,中國經濟對信貸刺激的依賴,早已經形成了慣性。在融資系統依舊高度依賴銀行間接融資,直接融資發展遲緩之際,銀行信貸仍然會是主流。
這就提出了一個問題,在難以解決銀行信貸總量擴張的「老問題」情況下,如何能夠儘可能完美的保證資金投向結構,實現「錢盡其用」。
如果天量信貸不斷,而且大部分投向了國企和地方政府,進入了房地產市場、產能過剩和重複建設行業的話,那麼其最終帶來的問題將不僅僅侷限於貨幣供應量的快速擴張,最新的M2餘額已經逼近100萬億元,還會導致銀行不良資產的大面積上升。
實際上,每月5000億到8000億的貸款增量,其實並不低。這個時候,若能夠加快金融體制改革、疏通貨幣傳導機制,這些資金就能夠進入到真正能夠帶來技術創新和真實財富的企業手裡面。因為資金的優化配置才是根本。
在如今中國經濟「擠泡沫、調結構」的關鍵當口,切不可再鼓勵資金進入地方政府和大國企大央企手裡面。貨幣總量的高速膨脹,未來不良資產的大面積出現,確實不是應有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