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說:「對中國共產黨而言,要容得下尖銳批評,做到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對黨外人士而言,要敢於講真話,敢於講逆耳之言,真實反映群眾心聲,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希望同志們積極建諍言、作批評,幫助我們查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幫助我們克服工作中的不足。」
《人民日報》說:「只有最大限度包容和反映各方面意見建議,才能滿足各界人民群眾有序政治參與的願望,以廣泛的人民民主確保旺盛的社會活力……執政黨有包容各種意見的雅量,各民主黨派、政協委員也應講真話、建諍言、獻良策,做中國共產黨直言不諱的諍友、肝膽相照的摯友。」
雖然黨魁和黨的「權威」媒體已做了上述表態,但不難想見,「兩會」出現真正富有含金量提案的可能性不大。就像我在《所謂「兩會」》中所形容過的那樣,「舉手黨」和「拍手黨」在「講真話、建諍言、獻良策」時,要說的無非是:「你真健康,就是指甲長了些,修剪了就十分完美!」
一群專制傀儡未經人民授權,就把人民給代表了,這般哼哼哈哈的「盛會」,說穿了是對人民意志的再次強暴。重症病患將「從沒投過反對票」的庸醫當良醫,把真正指出其病根所在者或弄得家破人亡,或隨便安個罪名打進大牢,或粗暴摀住其嘴巴,狂躁至此,誰還敢做魔頭的諍友或摯友?
想聽諍言不會是件容易的事。「兩會」代表更多的是「聰明人」,他們和你我一樣懂得高枝上從來就不乏甜美的表述,而種種甜美表述的後面,照例會是公然打壓異議的凶狂。「執政黨有包容各種意見的雅量」?「兩會」代表該也和別的國民一樣,早就見識了執政黨是怎樣的一種「雅量」。
事實上哪怕是到今天為止,中國大陸的政治生態也並無明顯改觀,政治犯還被關在牢裡,黨禁、報禁、網禁高懸不說,國保們還在像前蘇聯的格克勃一樣窮凶極惡迫害異見人士……執政當局在語言層面表示「要容得下尖銳批評」的同時,並未用實際行動彰顯出「雅量」當真有所提升的誠意。
且不說「從沒投過反對票」的專制傀儡是否有參政議政的能力,就算「兩會」代表中多多少少有一些文武之才,在這般事實基礎上,也將會是心有餘悸,未必就敢面折廷爭。「新中國」的不諱之路早已灑滿了血淚,「聰明」的中國人更多的是敢怒不敢言,只會看著當局就這樣一天天爛下去。
愚頑若我,在寫作時評的日子裡,筆下流淌的文字還算不上尖銳的批評,而只能算是苦口婆心的忠告或諫言,而且我當時談論的還都是一些當局必須面對和解決的民生問題,為哄廟堂上做點事,我那時常在文章中抹點「我們的黨」、「我們的政府」之類的蜜糖,可黨國的「雅量」又如何呢?
黨國的「雅量」竟是叫我「莫名其妙」家破人亡了,隨後公然在國內傳媒和網路全面剝奪了我的表達權,哪怕是我人在家鄉都不能安放一張書桌,哪怕是上個網、看個電視都成了奢望,哪怕已是在蘸著血淚寫作,也還是要被國保左一個傳喚右一個傳喚,甚而要被大群持槍警察給包圍住處……
「執政黨有包容各種意見的雅量」?頑石都得落淚啊。我寫作,進行的不就是一些觀念(各種意見)的表達嗎?可執政黨是怎麼「包容」的呢?是長期放任殺我孩子的凶徒逍遙法外,是無盡默許槍桿子對付筆桿子,是任由政法官員和政治警察對我步步緊逼,是害得我夫婦倆在外漂泊至今……
好一個「執政黨有包容各種意見的雅量」!這「雅量」不僅人為製造了形形色色的人間慘劇,而且在將整個中國社會倒退得竟連「文景之治」都不如。當廟堂之上開個哼哼哈哈的「盛會」都要劍拔弩張,弄得杯弓蛇影時,你能說這個黨果真有了顯著的進化,有了「包容各種意見的雅量」嗎?
2013年3月3日寫於漂泊中(廖夢君同學慘烈遇害於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黃岐中學,「偉光正」與絕人之後的惡魔連袂共舞第2422天!遇害學生的屍檢報告、相關照片及「破案」卷宗是不可示人的國家機密!作家廖祖笙在國內傳媒和網路的表達權被黨國全面非法剝奪!廖祖笙夫婦的出境自由被「執法」機關非法剝奪,故鄉居所被反動當局連續非法斷網723天!在令人髮指的殘酷迫害中,幕後迫害的操縱者能非法控制全國的媒體和網際網路,能控制公檢法,能控制廣東和福建,能控制電信,能控制銀行,能不時操弄「不作惡」的谷歌……)
廖祖笙郵箱:[email protected]
廖祖笙谷歌博客:http://liaozusheng.blogspot.com/
廖祖笙博訊博客:http://blog.boxun.com/hero/liaozusheng/
廖祖笙網站(圖文版):http://stbz.medianewsonline.com/
廖祖笙網站(文本版):http://lzswz.myartsonline.com/
来源: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