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黨校《學習時報》副編審鄧聿文星期四(28日)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署名文章,標題是中國應該放棄朝鮮。
鄧聿文說,中國最佳的選擇是採取主動權,爭取朝鮮半島的統一。
文章說,朝鮮的第三次核試驗對中國來說是一個重新審視它與金氏王朝長期盟友關係的最佳時刻。
首先,鄧聿文指出一種靠建立在意識形態上的關係是很危險的,如果根據意識形態來選擇盟友的話,那麼今天中國和西方之間的關係將無法存在。雖然中國和朝鮮都是社會主義國家,但兩國之間的區別甚至大於中國和西方社會。
其次,中國那種基於地緣政治而與朝鮮建立起來的戰略盟友關係已經過時了。儘管在冷戰時期朝鮮是中國有用的朋友,但朝鮮今天的作用則令人懷疑。設想一下,如果美國視朝鮮的核武為嚴重的威脅,準備對其發起先發制人的打擊,那麼中國是否覺得自己有責任幫助盟友呢?如果中國幫助朝鮮,又是否會引火燒身呢?
第三,朝鮮將不會改革和對外開放。 國際社會曾一度希望金正恩掌權後將推進改革,但這種設想似乎落空。而即使金正恩個人有改革的意願,朝鮮的統治集團也決不允許他這麼做,因為一旦朝鮮的大門敞開,可能就意味著其政權的倒臺。中國為什麼要與一個遲早要完蛋的政權為友呢?
第四,朝鮮正在離北京越來越遠。中國人習慣以朝鮮戰爭為由形容中朝兩國的關係是「鮮血凝成的友誼」,但朝鮮其實並不這樣想。
早在1960年代,朝鮮領導人金日成就重寫了那段歷史,把上萬名在朝鮮戰爭中死亡的中國兒女的歷史從記錄中抹去。許多志願軍戰士的墓地也被夷為平地。對朝鮮人來說,甩掉「中國的束縛」是獨立與自主的象徵。
朝鮮一旦有了核武器,不能排除反覆無常的金氏王朝以核武來要挾中國。
據美國斯坦福大學的薛立泰說,在美國前總統克林頓2009年訪問朝鮮時,朝鮮領導人金正日曾把朝鮮的貧窮歸罪於中國「自私的」戰略和美國的制裁。金正日還暗示朝鮮退出六方會談的原因是想擺脫北京的制約,並不是衝著美國來的。同時,金正日還建議如果華盛頓伸出援助之手,朝鮮可以成為美國對付中國的最堅固的堡壘。平壤還表示它可以利用核武來迫使中國就範。
文章繼續說,朝鮮研製核武的部分原因是它幻想著可以藉此與美國平等談判,因此強迫美國妥協。如果美國願意向朝鮮示好,那麼朝鮮在同中國打交道時就可以掌握主動權,尤其是北京不滿足朝鮮的要求時。這一點是完全有可能的。
鄧聿文說,基於上述考慮,中國應該放棄朝鮮,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斡旋朝鮮半島的統一。中國這樣做將有助於瓦解華盛頓、東京及首爾的戰略聯盟,減緩東北亞地緣政治給中國的壓力,同時也有助於解決臺灣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