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郵政控制的3.8萬個網點將全部移交郵儲銀行全權掌控,這一任務已籌備一兩年,將於2013年內完成。
2013年初,郵儲銀行建立了6年的神秘堡壘被衝出一道裂口。
總行行長陶禮明被捕一案,讓郵儲銀行內部噤若寒蟬。事態進展,相關負責人一致保持緘默。然而,郵儲銀行不可能再像鴕鳥一樣,把頭埋進沙土裡。更多的問題正在顯露。
這場金融地震中,涉案的還有郵儲銀行資金營運部金融同業處處長陳紅平,以及中國郵政集團黨群部主任張志春,他們共同把郵儲銀行的業務運營硬傷以及集團管理弊端推上風口浪尖。
據業內人士透露,郵儲銀行涉嫌上百億元的「地下」同業拆借業務,拆借利率最低0.8%,遠低於市場利率。而郵儲銀行引以為豪的小額貸款漸入瓶頸,郵儲銀行廣東某分行信貸業務部扣發工資已持續近一年。
打開近幾年的歷史圖景,郵儲銀行扮演集團體系內47個兄弟企業的供養者角色。2011年,郵儲銀行淨利潤231.2億元,整個中郵集團這一數據僅為209.36億元。在這背後,郵儲銀行與受寵「胞兄」中國郵政搶食存款,屢現違規內部罰款事件。
據郵儲銀行內部人士透露,銀監會已有規定,郵政集團遍佈中國大小城鎮的3.8萬個經營網點,將在2013年之內,歸屬權全部劃撥給郵儲銀行。一場內部博弈正在升溫。
涉嫌上百億「地下」同業拆借,利率任開
備受關注的陶禮明案已落下帷幕。新的故事從未停止上演。
2012年6月11日,中國郵政集團公告稱,「中國郵政集團公司黨群部主任張志春、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長陶禮明、郵儲銀行資金營運部金融同業處處長陳紅平因涉嫌個人經濟問題正在協助有關部門調查。」
據悉,郵儲銀行行長陶禮明在湖南高速50億元的貸款中,因涉嫌違規貸款、收受賄賂、非法集資等罪,已於2012年12月底被正式批捕。
而陳紅平、張志春的調查結果至今未見公布。「陳紅平也進去了,自(去年)6月就離開郵儲銀行,不再擔任相關職務。」有與郵儲銀行進行同業資金往來的銀行相關負責人稱。
目前,郵儲銀行還沒宣布新的行長人選,該行由副行長呂家進主持工作。
此次案件,真正引爆問題的是該行的巨額流動資金。
郵儲銀行2007年3月成立,由於歷史沿革問題,長期只存不貸,形成現金流異常充沛的現象。官網顯示,截至2012年10月底,郵儲銀行存款餘額超過4.5萬億,居全國銀行業第五,資產總規模突破4.7萬億元,排名全國第六。而其存貸比則多年徘徊在20%上下。比如,2010年的存貸比為16.7%,僅較2009年提高1.04%。
所以,當其他銀行為避免存貸比逼近75%的監管紅線,想方設法拉存款時,郵儲銀行則費盡心思為巨額資金尋找出路。
「大概在2010年上半年,有資金掮客找我們談,說郵儲有很大一筆資金在市場上流通,將近100個億。他們對同業利率要求非常低,可以由接受方定,0.8%以上都可以接受,但是掮客要求3個點的回扣。」一個銀行業資深人士透露。
據調查,當時銀行同業拆借加權平均利率為2.5%以上,上述0.8%的利率僅約為市場利率的三分之一。「利率可由雙方友好協商,這一點是比較令人詫異的,我幾乎沒有遇到過這樣的情況。」該銀行人士稱。
「過了半年左右,身邊又聽到傳聞,說郵儲銀行有幾十億資金在找存放,三個點的回扣,可能是通過了層層掮客,累計的要求,如果真的吃(接受)下來的話,我相信用不到這麼多,資金緊缺的銀行還是可能會接受。」上述銀行業人士補充說。
他直言:「資金方是郵儲銀行,這是資金掮客告訴我們的,我們不可能直接接觸到資金方,畢竟最後沒有跟他們發生業務。就算做了,也不會留下任何文字性的東西被調查出來。至於100億元的體量,不一定全部是郵儲的。」
據瞭解,郵儲銀行是銀行業內少有的幾家資金淨拆出行。2007年成立後,定期存單小額質押貸款和小額貸款業務才獲批試點。一直到2008年,郵儲銀行才獲准開辦對公業務即批發業務,並於2009年初正式開展這類業務。
郵儲銀行資金運營部總經理彭作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在金融機構業務方面,郵儲銀行將近三分之一投入了同業市場,一躍成為國內銀行間市場最大的同業存出行。知情人士稱,「郵儲銀行起步晚,放貸能力較弱,很難對接大客戶金融系統,所以只能依賴同業拆借和批量貸款進行放貸,否則存款很難轉換成利潤。」
「郵儲銀行的資金量那麼大,我們沒有想到。不過,在存款放貸能力偏弱的情況下,轉做同業拆借和批量貸款非常不利,因為很難有一個很好的議價能力。但是存款總得拆出去,這樣就容易滋生腐敗,比如靠關係拆借,甚至靠掮客拆借。」某外資銀行個人銀行負責人表示,此前,他們與郵儲銀行曾有過拆借業務合作。
記者就以上情況,向中郵集團相關負責人求證,對方則表示"有關郵儲銀行的事,我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