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體上,德國人給我的印象就是樸實與務實。
在德國社會,一個人是否受尊重,不僅僅是看他在事業上如何成功,開什麼樣的車,住什麼樣的房子,而是從各個方面來衡量。從小學開始,德國人對孩子的教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而是採用貼近生活和淺顯易懂的方式,教孩子從小遵守社會秩序、具備公德心、愛心和同情心。
我的女兒現在德國念小學四年級,我從發生在她身上的幾件小事情談起。
有一天,女兒放學回來,告訴我說,她的同學卡洛琳在課堂上哭了,我覺得奇怪,問為什麼。女兒說,今天老師上課時一本正經地說,從明天開始,所有金色頭髮的孩子都不能來學校上課了,黑頭髮和棕色頭髮的孩子們則可以照常來上課,於是卡洛琳就哭了。德國人中,一頭金髮的人為數最多。原來這是老師在用一種感同身受的方式對孩子們進行種族教育,告訴孩子們不能對和自己膚色、髮色不一樣的人種抱有偏見,如果你自己不想受到不公平和不合理的對待與歧視,被排斥在外,那麼你自己首先就不要這樣對待別人。
還有一次,女兒回家來告訴我說,老師今天批評了班上的一個女孩子,因為這個女孩子大咧咧地對女兒說:你們中國人都喜歡吃魚,有魚腥味,很噁心。如果這個孩子單指某個人或家庭,那麼老師不會上綱上線,但這個孩子可能受了家裡人的影響,出口傷害的是一個民族和群體,用詞不友善,態度裡含著偏見與歧視,並且是對自己的同學,於是受到了老師的嚴肅批評。第二天,這個小女孩主動寫了張紙條向女兒道歉,說以後再也不會講這種不禮貌和不友好的話了。這件小事情,在德國學校是件大事情,因為這涉及到了人與人之間,包括德國人與外國人之間,如何相互尊重和和睦相處的問題。
這件中國人吃魚的事情,是女兒從一歲半在德國上幼兒園以來,我們所遇到的唯一一次她在學校被「歧視」的事件。每天早晨,看著她背著書包,興高采烈地去上學,我都覺得開心和放心,因為在學校裡,孩子們和平共處,沒有物質上的攀比,也沒有大的矛盾和衝突。
在德國學校裡,孩子之間應該相互尊重和友好相處,明確地寫在了他們的校規班規裡,沒有大話套話,都是一條條具體的行為準則,比如說下雪不許打雪仗,怕滋生暴力傾向和發生暴力事件。就在一兩年前,在德國萊比錫就發生過成年人因為好玩打雪仗,而最後演變為打群架的惡性事件,網上都能查到。
德國所有的藥店免費提供一種針對小孩子的科普雜誌,每兩週一期,內容豐富多彩,淺顯易懂,圖文並茂,深受孩子喜愛。每期都以一種動物做封面,這些動物可愛極了,萌死人不償命的感覺,別說孩子被吸引,就連成年人看了都忍不住樂呵。
雜誌裡每期都會介紹一種動物的特性,和一些實用性很強的科普知識,比如如何從小培養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成年後肥胖和高血壓;如何對付日常生活中的小病小痛,肚子疼、發燒、頭暈怎麼辦,怎麼預防和處理頭上長虱子等等;還潛移默化地對孩子進行素質教育,比如說如何與大自然和動物友好相處,如何愛護環境,如何與小夥伴一起變得強大等等。
其中一期有個「你有多誠實?」的小測驗,總共五個題目,都與日常生活緊密相關。第一個題目是:如果在超市裡,收銀員多補給你5或者10歐元,你會怎麼辦?有三個選項:一是,我裝著不知道收下了。如果他不會算數,那是他自己的事情。二是,我收下了錢,但事後心裏覺得內疚。三是:我沒有把錢收起來,而是告訴了收銀員這個失誤。每個問題的答案就倒著印在旁邊,供孩子們參考和學習。而這個問題正確的答案是:利用收銀員的錯誤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晚上結賬時,會發現少了這些錢。收銀員會因此受到責備,甚至需要自己從口袋裡掏錢補上。
另外的四個問題分別是:2. 我忘記了做家庭作業,該如何對老師解釋?3. 有個你不喜歡的女孩子,被大家誤解為偷了東西,而你知道不是她幹的,你會怎麼辦?4. 你的好朋友換了一種髮型和著裝風格,還很得意,而你覺得不好看,你該如何對他說?5.有個小孩子被兩個大孩子欺負,你看見他逃走,並藏在哪裡。兩個大孩子問你看見他沒有,你該如何回答?
這五個問題,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難免會碰到的,每個問題都有三個選項,其中只有一個答案是正確的或者是明智的。孩子們在興致勃勃解題的時候,要麼再一次確認了自己原本就正確的認知,要麼學到了正確的處理方法,在不知不覺中上了一堂生動的品德和素質教育課。
德國藥店,通過這樣一本小小的雜誌,傳遞出重視兒童的身心愉悅和身心健康的社會風氣,德國人對下一代的品德和素質教育體現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自然而樸實。
德國學校裡沒有華而不實、誇誇其談的口號標語式的宣傳與灌輸,多的是貼近生活、樸實而務實的道理與行為規範,比如說如何遵守交通規則,如何正確分類處理可回收垃圾,如何節省能源和保護環境等等。
孩子是一個民族的希望與未來,只有通過從小的品德與素質教育,才能造就一個真正的和諧社會:人人具有公德心、遵守和維護公共秩序、以誠信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