淘寶稱,24小時內「入賬」的191億元人民幣,若以百元鈔票堆疊,將達1.9萬米高,相當於世界最高建築迪拜塔(828米)的23倍;若以普通點鈔機清點,需耗費133天。
真是冬天裡的一把大火,狂歡了光棍,樂翻了賣家,掏空了荷包,光棍節的淘寶為什麼這麼火?網購飛速增長的背後到底是什麼?
其實網購的飛速增長恰恰反映了商家對低成本交易的渴望。根據中國網際網路路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布的《第28次中國網際網路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網購市場交易總額是5231億元。是2009年的兩倍還多,2009年是2500億,2008年是1281億,2007年不過是560億。網購交易金額增長速度迅猛。
按照2010年的數據,我國網購已經佔全球網購金額的七分之一。要知道2010年底我們的GDP還只佔全球的10%不到,但網路銷售竟然佔全球的14%。而且還在以幾何級上升。其實,這是在我們中國特定環境下的一個特殊產物,我總結了幾個特點。
首先網路銷售增長是因為它的價格合理。請注意,我沒有說我們的網購價格低。我以此前最火爆的一款手機iPhone4為例,它在淘寶商城的售價是4400元,在淘寶集市的售價是4100元左右。大家知道它在香港官方網站上售價是多少嗎?4688港幣,折合人民幣3845元。
也就是說,淘寶集市的最終售價就是從香港買過來的手機價格再加上200元利潤。之所以在淘寶上能賣得動,是因為蘋果手機在實體店裡的售價是4688元人民幣。
除了手機,很多人還會在實體店選好大小和顏色,然後到網上買,至少能便宜30%以上。一雙一模一樣的皮鞋,實體零售店賣899元,網上賣600元。實體店的價格為什麼這麼高?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稅太重,另一個是租金和員工工資不斷升高。
各位曉不曉得,在我們內地,開一個雜貨店要辦的手續一點兒也不比開一個百貨公司少,而且稅項也不能獲得減免。
一個雜貨店要繳的稅費主要是:營業稅5%;增值稅4%—17%;城建稅,稅率是營業稅與增值稅之和的7%;教育費附加,稅率是營業稅與增值稅之和的3%;地方教育費附加,稅率是營業稅與增值稅之和的2%;還有印花稅、城鎮土地使用稅等等。我數了一下,大概是15項稅,和大超市的稅是一樣的。
除此以外,還要根據各地情況交各種費,如工商行政管理費、文化局審批收費,如果是特許經營的,比如鹽、煙、酒、藥等,還要到公安局去辦理有關登記與備案,當然這也會收費。
有人說,小企業不用繳稅,因為按照規定,月營業額在5000元以下的可以免繳增值稅、城建稅、教育費附加。那我告訴大家5000元的營業額意味著什麼。
北京一個早餐點一早上的營業額都在500元以上,相信再沒有商店比它還低吧。即使按照20%的利潤率計算,如果一個月的營業額只有5000元,這樣的收入連吃飯都成問題,更何況,有幾個雜貨店能達到20%的利潤率呢?透過這個計算我們發現,99.99%的雜貨店都是要繳稅的。
除了稅費,還有各種租金和人工費用也在上漲。我的一個朋友告訴我,他住的樓下有一個叫「大餡兒餃子」的飯館突然關門了。為什麼呢?
老闆說,以前的租金一個月是6000塊錢,現在一下子漲到15000塊。工人的工資以前是800塊,現在1200塊都招不到人。就這兩項開支就把利潤都吃掉了,根本賺不到錢,只好關門了。
所以我們看到,北京的雜貨店變得越來越少了,幾乎全是大商場和大超市。就連李寧公司都快辦不下去了,2010年底,李寧公司以改革為名關閉500—600家店舖。
雖然公司高管說是為了提高效率,但真正的原因是,李寧公司的很多單店效益太差,根本做不下去。那各位想想看,其他的中小零售店,不論是賣服裝的,還是賣日用百貨的,還能做下去嗎?
對於超市來講,只要超市的定價比大街上的雜貨店、水果攤便宜一點兒,就能吸引到顧客。因為我們買東西的地方除了商場、超市,就是雜貨店。雜貨店的稅這麼高,又沒有規模優勢,商品的價格又貴,所以肯定不受歡迎。
更有意思的是,在全世界的消費市場,只有中國才有所謂進場費這種零售模式。什麼意思呢,就是供貨商的商品要先交錢才能上架,然後,在商品賣完以後,超市還不會立馬跟供貨商結賬,還要佔壓貨款。
同時,大型超市還透過壓價等方式拚命壓縮供貨商的利潤。家樂福就是透過這些方式實現了低成本的快速擴張。
這樣做的結果就是:一包出廠價1.2元的鍋巴,零售價賣到3元。有記者特地作了一個調查。在北京錦繡大地批發市場,某種品牌的杏仁每100克4.8元,腰果7元,開口松子7.2元,生核桃仁6.6元,葡萄乾1.2元,開心果6.6元。
到了北京的一家物美大賣場,發現同一品牌同樣產品的價格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每100克杏仁變成了15.9元,腰果變成14.2元,開口松子變成25.8元,生核桃仁變成19元,葡萄乾變成3.29元,開心果變成17元。6種產品平均下來,超市價格是批發市場價格的2.85倍!
那各位試想一下,如果開雜貨店、便利店、水果店變得非常容易,沒有那麼多稅費,會怎樣?答案很明顯,就是商品的價格下降。
而且,這些小店一般都開在居民區或者CBD周圍,所以就會有很多老百姓選擇去這些地方買東西。這樣超市就沒有那麼多人了,那超市為了爭取更多的客源就必須降價,這樣最終受惠的就是廣大老百姓。
除此之外,這些雜貨店、便利店還能解決不少人的就業問題對不對?如果大家都能在家門口買蔬菜、水果,那交通堵塞這樣的問題是不是也能得到緩解?
透過以上的分析我們發現,是高稅收、高租金消滅了就業,消滅了GDP,消滅了內需,製造了商場和超市的畸形。而我們的網購之所以這麼發達,就是因為網上的東西在減去稅收、租金之後,比實體店便宜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