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談《水滸傳》人物綽號(圖)

作者:寧稼雨 發表:2012-10-03 1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宋江的綽號為什麼叫「呼保義」?

水滸傳》中的宋江有兩個綽號,一個叫「及時雨」,一個叫「呼保義」。「及時雨」的意思很好理解,作者在十八回介紹宋江時說:「平生只好結識江湖上好漢,但有人來投奔他的,若高若低,無有不納,便留在莊上館谷,終日追陪,並無厭倦;若要起身,盡力資助,端的是揮金如土!人向他求錢物,亦不推托,且好作方便,每每排難解紛,只是週全人性命。時常散施棺材藥餌,濟人貧苦,周人之急,扶人之危。以此,山東、河北聞名,都稱他作「及時雨」;卻把他比作天上下的及時雨一般,能救萬物。」而「呼保義」是什麼意思,書中沒有交代。多數讀者也感到令人費解。

《宋史》卷一六九《職官志》記載:「政和二年,易武階官以新名,以舊官右班殿直為保義郎。」涵芬樓本《說郛》卷三四《趨朝事類》官品說明,保義郎為武職中最低一級。據此可以知道「保義」是宋代武官官名。那麼身為鄆城縣押司的宋江為什麼叫「保義」呢?

龔明之《中吳紀聞》卷六「朱氏盛衰」條記載朱勔死後,人們以謔詞嘲諷其原先仗勢發達的僕人:「疊假山,得保義,襆頭上帶著百般材氣。做模樣偏得人憎,又識甚條制。今日伏惟安置。」又云:「做園子,得數載,栽培得那花木就中堪愛。時將介保義酬勞,反做了今日殃害。」與宋江大約同時的一位學者曾慥在《高齋漫錄》一書中說:「近年貴人僕隸,以僕射、司徒為卑小,則稱保義,又或稱大夫也。」可見到了南北宋之交的時候,官爵已濫。保義郎一職,盡人可得,已經到了與「貴人僕隸」相提並論的程度。所以宋代莊季裕《雞肋編》記載宋徽宗與蔡攸等微服出遊,被市中估人稱為「保義」。《揮麈錄余話》卷二云:「靖康間有士子賈元孫者,多游大將之門,自稱「賈機宜」;時有甄陶者,奔走公卿之前,以善幹事,大夫多使令之,號「甄保義」。空青先生(曾紆)嘗戲以為對云:「甄保義非真保義;賈機宜是假機宜」。」另外,陸游《老學庵筆記》卷八記有「寇保義卦肆」。洪邁《夷堅志》載有「田保義」、「張保義」、「馬保義」。《西湖老人繁勝錄》記瓦市影戲有「尚保義」。《夢梁錄》卷二十記小說講經史有「王保義」。周密《武林舊事》卷四載有教坊樂部雜劇「保義郎王喜」,卷六諸色藝人有「徐保義」、「汪保義」。可見「保義」這個稱呼在當時使用之濫。

從民間流傳,到《水滸傳》的作者給宋江按上「呼保義」這個綽號,顯然與塑造這個人物的性格有關。龔聖與《宋江三十六人讚》中宋江讚詞說:「不假稱王,而呼保義。豈若狂卓,專犯忌諱?」這幾句話乍看起來語意模糊,但如果瞭解了兩宋間「保義」這一稱呼使用之濫,便不難明白,「呼保義」的「呼」是自呼的簡詞。宋江自呼「保義」,實際是說宋江十分自謙,把自己說成是奴僕之流,而不像有些農民起義領袖那樣,動輒就稱王。況且「保義」還有保護趙家社稷的忠義之意。這與「狂卓」形成鮮明對比。「狂卓」是指山東農民起義領袖卓老大,綽號「卓真龍」,這當然犯了「忌諱」。從中可以看出從民間到作者在這一稱呼上的愛憎觀念。正因為如此,趙宋王朝對農民起義和綠林盜賊進行招安也往往授予「保義郎」的名號。《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一0四:「海賊鄭慶、鄭廣並補保義郎。」《水滸傳》第九十回寫宋江征遼功成後,「加宋江為保義郎」,這雖然與其綽號吻合了,但已經去掉了其中自謙的成分,而變成了朝庭對忠義之士的肯定。

為什麼魯智深綽號叫「花和尚」?

魯智深的第一個綽號是「花和尚」,這個綽號最為人知。早在宋代的《醉翁談錄•小說開闢》中,就著錄了題為《花和尚》的話本小說。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讚》中,也寫作「花和尚魯智深」。這說明從宋代起,魯智深就以「花和尚」的綽號聞名於世。那麼這個綽號是什麼意思呢?

「和尚」一詞是指魯智深為僧人出身,這沒有疑義,問題是「花」字如何解釋。宋元時期很多人的名字前面冠以「花」字,如宋元筆記中出現的「花鄭貴」、「花李郎」等。王明清的《揮麈錄》中,還記有一位滿頭插花,自稱為「戴花和尚」的僧人。為什麼當時人們喜歡用「花」字放在名字前面,它是什麼意思呢?

隨著宋代市民階層的日益發展壯大,代表市民階層的許多觀念開始受到人們的垂青和欣賞。如人們把那些肆意女色而又跋扈橫行的紈褲子弟稱為「花花太歲」,像元雜劇《望江亭》、《燕青搏魚》、《生金閣》人物科白中都出現過紈褲子弟自稱「花花太歲」的例子。這是當時用於人稱的「花」字的第一種意思。

第二種意思既與第一種意思相聯,又與紋身有關。莊綽《雞肋篇》中說:「……獨張浚一軍常從行在(按,指南宋首都臨安,即今杭州),擇卒之少壯長大者,自臂而下文刺至足,謂之「花腿」。京師舊日浮浪輩以為誇。」可見「花腿」是指京城中那些紋身的浮浪子弟。所以在元雜劇《魯齋郎》和《生金閣》中,都形容這種人物為「花腿閑漢」。我們知道,魯智深是《水滸傳》中幾位著名的紋身勇士之一(參看《〈水滸傳〉寫紋身的用意何在?》一篇),而他出家前又曾是一位放浪不羈的紈褲子弟「飛飛兒」(參看《魯智深做過「提轄」和「廉訪使」嗎?》一篇),所以用「花和尚」這個名字既指明了他的僧人身份,又說明瞭他的紋身特徵和放浪性格,更有一種「花」與「和尚」的貌似齟齬實則統一在魯智深身上的妙趣,真是妙不可言。

原來「鎮關西」是魯智深的綽號

魯智深「花和尚」這個綽號固然有趣,然而更為有趣的還是魯智深的第二個綽號「鎮關西」。讀者感到奇怪的是,「鎮關西」不是鄭屠的綽號嗎,怎麼會成了魯智深的綽號呢?看官別急,說魯智深有「鎮關西」這麼一個綽號,雖然未必能成定論,但至少不是無根之談。

在元代康進之的雜劇《梁山泊黑旋風負荊》中,李逵曾對魯智深有過這樣一段唱詞:「誰不知你是鎮關西魯智深,離五臺山才落草。」這裡已經明確說出魯智深的綽號叫做「鎮關西」了。之所以叫他「鎮關西」,很可能與魯智深曾在地處陝西的渭州曾官至關西五路廉訪使的光彩經歷有關。正因為如此,所以魯達在拳打鎮關西鄭屠時,除了指出他不應強騙金翠蓮的罪惡外,特地強調了他不該叫「鎮關西」這個綽號:「灑家始投老種經略相公,做到關西五路廉訪使,也不枉了叫做「鎮關西」。你是個賣肉的操刀屠戶,狗一般的人,也叫做「鎮關西」!你如何強騙了金翠蓮?」在這一番話裡,指責鄭屠不配叫「鎮關西」的話不但佔了絕大部分,而且居於首位。可見讓魯智深惱火的,除了鄭屠的以強凌弱外,還有一層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鄭屠不該叫了自己的綽號──「鎮關西」。所以魯智深拳打鄭屠,不僅有為民除害的用意,而且也不能排除因為對方叫了自己的綽號而乘機泄私憤的意思。所以「鎮關西」才是魯智深早年風光時期的綽號。

吳用的名字和綽號何其多?

吳用是《水滸傳》中極為顯要的人物之一,應當說,從智取生辰綱開始,梁山的每一次大規模舉動,都離不開吳用的出謀劃策。但吳用可能是《水滸傳》中姓名和綽號最為紛雜的人。

吳用的名字有一個發展演變的過程,吳用這個人物最早出現於龔聖與的《宋江三十六人讚》中,名字叫做「智多星吳學究」。但「學究」只是身份而不是名字,源出唐代科舉制度,所謂「學究一經」即表示已學通一部經書,可以參加科舉考試的讀書人。北宋神宗朝時就以進士考試取其中的末等「賜同學究出身」。民間便因此戲稱沒有功名的讀書人為「學究」。但在《三十六人讚》中,吳學究名列第二,位置僅在宋江之下,是梁山泊上舉足輕重的人物,這一地位在《水滸》故事中始終沒有變化。

到了元代,《大宋宣和遺事》中吳用的名字又變成了「吳加亮」,「加亮」的典故和意思不詳,後來又變成了吳用的號。可見在《水滸傳》問世之前,吳用的名字或者叫「學究」,或者叫「加亮」。

「吳用」這個名字始見於《水滸傳》和大約同時的明代雜劇《梁山七虎鬧銅臺》。在《水滸傳》中,將吳用的幾個名字彙攏在一起,說他姓吳,名用,表字學究,道號加亮先生。從此以後,「吳用」的大名才開始響了起來。

吳用的綽號從《宋江三十六人讚》開始就一直叫「智多星」。「智多星」出處不詳,有人說可能出自北朝庾信的《周大將軍聞喜公柳遐墓誌銘》:「智士石坼,賢人星隕。」但這與吳用綽號的本意風馬牛不相及,恐怕是望文生義之談。或許本來就沒有什麼典故,只是吳用機智多謀的概括而已。從《水滸傳》以後,人們逐漸開始把那種足智多謀的人稱之為「智多星」。

吳用還有一個綽號叫「教授」。這是人們對他這位教書的小知識份子的尊稱。但宋元時期人們常對這種身份的人冠以「教授」的尊稱。如宋代話本小說《西山一窟鬼》中有個叫吳洪的人,「在今時州橋下開一個小小學堂度日」,人稱為「吳教授」。這位吳教授和吳用的綽號姓氏是偶然的巧合,還是有著某種淵源聯繫,倒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



来源:明清小說研究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