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夏季達沃斯論壇如期在天津舉辦。這個論壇是著名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或曰「冬季論壇」的一個「衍生品」,確切地說是個植入了新興市場經濟與「中國元素」的衍生品,和每年冬季在瑞士小鎮舉辦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定位不同,影響也不同。
一年一度的冬季達沃斯論壇已然成為全球大企業經營者與政府要人們之間的年度峰會。與會者主要有三撥:一撥是「兩個500強」企業代表。亦即全球500強和第501到1000強企業代表。一撥是政府及國際經濟組織要人,大國政府主管經濟的領導,外加世行、IMF、WTO等國際經濟協調組織代表。第三波是經濟學家與戰略研究者。論壇定位有二:一是「兩個500企業」間的對話。另一個是國際政要與企業界經濟學家們討論全球性熱點問題,判斷全球經濟大勢。
與冬季達沃斯不同,夏季達沃斯自稱「全球行業峰會暨成長型企業年會」。顧名思義當以「成長型企業」領袖唱主角。其定位是為全球最有潛力的成長型企業和已經成功的大型跨國公司之間搭建一個對話平臺。匯聚的人也有三撥,分別為全球501-1000強企業代表;全球500強企業代表和學界名人,以及政府政要。論壇的重頭,當是全球「教父級」企業家與「成長型企業」經營者的對話,是新、老企業家的交流。
然而若粗略地瀏覽一下2012夏季達沃斯論壇的與會者名單,再放眼全球看看商業與企業界的頂級領軍人物,審視一下時下的經濟,總讓人感到有種「後」字作祟的失落與遺憾。
論壇最感遺憾的是,缺了全球頂級企業領袖。全球企業領軍人物中,蓋茨(比爾)退了,喬布斯死了,巴菲特老了。就連一度被視為東亞新興經濟體企業領袖代表的「三星團隊」,也陷於內外官司纏身的窘境。而他們的身後,堪與他們比肩的世界級新的領軍人物難覓蹤影。全球企業領袖頗有些青黃不接的「後」意境,大可稱之為「後蓋-喬-巴時代"。
沿著這個視點看中國企業領軍人物,不僅顯得青黃不接,且有些今昔兩樣的淒慘。(柳)傳志老了,(黃)光裕給判了,唐駿給搞臭了,王石等房產大亨們蔫了,一度呼聲很高的一批民企老闆跑了!時下最為風光的是國企大佬。論壇唱主角的成了政府官員和國內「官商」。
令人擔憂的是,中國經濟雖然已經超越日本而佔據全球第二經濟大國的寶座,然而與昔年日本躍上這個寶座時恰成對照的是,中國沒有世界級的企業家!實際上若略微客觀些看,第二經濟大國的中國產業中有沒有真正的企業家,都值得令人懷疑。和參會的陣容一樣,中國企業界有的多半是官員和「政商」。
客觀地來看,全球企業領袖的青黃不接是時勢所致,也與一個「後字」密不可分。這便是到處都能看到的「後危機」徵兆。早先我曾說過,「後危機」既是一個時段,也是2010年以來世界經濟的一種狀態。作為一種狀態,世界經濟在5到10年內都將是一種「中間狀態」,既不會發生大的災難也不會有大的持續增長。原因是兩面的:一面在於全球有了一個非正式的由G20主宰外加G7與"金磚"對話的經濟治理機制,在一定程度上可降解「歐債」危機之類震盪的發酵,防止全球經濟陷入災難之中。另一面在於,世界經濟缺乏持續增長的動因,主要是缺乏「前危機」時期那種全球性市場化改革浪潮以及類似IT產業革命那樣的技術突破。看不到全球性改革與技術突破的跡象,要指望出一批創新天才是不現實的。
同樣客觀地來說,沒有真正企業家的第二大經濟體的怪象,也是時勢造就的。時下不少民企老闆經營企業稍有成就,便想方設法擠入政治圈子,以「參政議政」起步,追逐人大、政協位置。這種現象不能全怪企業經營者,因為時下國內最為風光的,就是領導。以前去飯店吃飯,服務生叫你老闆,時下紛紛改稱「領導」了。連大學的教授們都拋棄多年苦修煉得來的專業,而去做政治領導,何況草根起家的老闆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