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起國際化的城市我們往往會想到紐約或者日內瓦,實際上如果按照外國人在總人口中的比例來看,堪稱全球最國際化城市的卻並非位於歐美國家,中東石油小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簡稱阿聯酋)在這方面當仁不讓屬於全球第一,而綜合比較來看迪拜則完全稱得上是全球最國際化的城市了-據統計,迪拜的本國人口佔總人口的比例竟然不足百分之二十,這一數據早已經大大超越紐約和日內瓦!
走出迪拜機場,一股熱浪扑面而至,和北京上海等國內城市不同,這裡的出租車司機一水兒的全是外國人而竟然沒有一個本國人,這其中很多又都是印度人巴基斯坦人約旦人埃及人⋯⋯
這裡負責維持交通秩序的也全都是外國人-當然,乘客也基本上以外國人為主。
這是一輛連接酒店和購物中心的公共汽車,汽車司機來自鄰邦巴基斯坦,司機一聽我來自中國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我在迪拜住的旅館-位於棕櫚島上的亞特蘭蒂斯酒店,在這個集購物中心遊樂場海洋館為一體的大型酒店裡同樣能感受到這座城市乃至這個國家的國際化程度。
酒店的「海底餐廳」,這裡的服務員幾乎就是一個人種博物館,從經理到大廚從吧員到服務員各色人種一應俱全。
當然酒店裡也遇到了來自中國的工作人員,不過來自中國的工作人員大多屬於中層管理人員。
在酒店的酒吧裡同樣能感受到國家化的氛圍,客人以歐美國家為主,吧員服務員則是來自亞非等發展中國家。
海洋館裡的潛水員,這個小夥來自南非,他的同伴則分屬於不同的國家。
海豚灣的馴獸師同樣來自非洲,不過是個白人面孔。
這個解說員來自肯尼亞。
在帳篷餐廳的入口擔任迎賓員的一個來自非洲另一個黃色面孔的姑娘來自韓國。
帳篷餐廳裡的廚師,來自烏干達。
倒茶的姑娘來自菲律賓-我發現在迪拜很多服務場所都能遇到來自菲律賓的服務員,這與他們良好的英語理解與表達能力密不可分吧。
來自埃及的服務生熱情有加。
這位倒是地地道道的本國人,不過他只是帳篷餐廳裡的顧客-頗為有趣的是即便在前來就餐的顧客中本國人都屬於少數。
亞特蘭蒂斯酒店裡的義大利餐廳-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廳。
不用問經理來自義大利,他說英語的時候還帶著濃烈的亞平寧味兒。
教我做披薩的廚師,一聽口音同樣是義大利人。
這位海洋館的工作人員-確切地說是「魚醫生」倒是操著標準的倫敦音-的確他來自英國。
酒店裡的中高層大多來自歐美發達國家-這位公關部經理來自澳大利亞。
站在迪拜那全世界最高的人工建築-高達八百多米的哈利法塔下我更為強烈地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國家化,人們的面孔各種各樣,所操的語言五花八門,不過人們交流的語言卻幾乎全都是英文,在這個母語是阿拉伯語的國家我竟然幾乎聽不到阿拉伯語!不過我也能偶爾欣喜地聽到鄉音,大體上講在此工作的中國人不外有兩種,一種就是跟隨國內的建築公司到這兒搞基建的建築工人,因為語言等諸多原因在消費場所幾乎見不到他們的身影,另外一種則是在機場的免稅商店工作的售貨員。在迪拜市內各消費場所工作的大多是熟練掌握英語的菲律賓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而很少有來自中國的服務員。有人開玩笑地說在國內如果能夠熟練掌握英語的聽說讀寫的話,應該可以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就沒有必要到這個炎熱的國度做服務員了,不過我倒是認為如果國內有更多的年輕人能夠熟練地用英語交流的話完全可以像菲律賓人印度人一樣走出國門前往發達國家或地區擔任出租車司機餐館服務員乃至於家政服務等工作,這樣既緩解了國內的就業壓力又能得到更高的收入,與此同時還能增長見識培養國際化的視野,這樣的機會我們又豈能白白浪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