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關於「大躍進」繼之以「大飢荒」的話題成了輿論焦點,上世紀60年代初,中國究竟餓死了多少人?迄今,這還是一道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
並不是沒有權威的說法,比如被廣泛引用的《中國共產黨的七十年》稱:「1960年,中國人口比上一年減少一千萬……這是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失誤的最嚴重的後果和教訓」;曾任國家統計局局長的李成瑞經過研究,認為1958年到1963年,非正常死亡是2158萬……
這樣傷慘的一段歷史,對國人該是刻骨銘心之痛吧,何況距今並不遙遠。但是,若從街上隨手拉個路人,恐怕鮮有人對這段歷史能說得明白,中學歷史教科書上也一筆帶過,不光是孩子們,連一些讀書人也不免茫然。
一場災難,並沒有肅然地鄭重進入國人的集體記憶。公開出版的若干權威史著說明,這並非不可碰觸的禁忌,然而畢竟是家醜,能不提就不提罷。而被選擇性「不提」的,還不獨是這一段「家醜」。
據稱胡適說過,歷史不過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罷了——其實胡適很冤,原話並非如此,且他對歷史的態度還是頗嚴謹的。適之先生被冤的事情並不少,也犯不上替他辯這一件。而歷史被有意無意地冤枉或被現實需要打扮,確實很多。秉筆直書的史家董狐,似乎什麼時候都不受待見。
以史為鑒,洞昔是為了知今。失了誠信的歷史,有如一團模糊的鏡面,照出的現實也必定走樣。如果,對曾經的家醜一直諱莫如深,甚至還被一些人刻意美化,比如「文革」,那麼中國改革的初衷也就成了一團模糊,必要性大打折扣,連為什麼出發都忘記了,又如何繼續走下去呢?事關中國發展的路徑選擇,茲事體大呵!
我向讀高中的女兒借歷史課本一看,她卻指給我看她正在讀的一部磚頭厚的美國歷史教科書,感嘆說,這美國人寫自己的歷史有意思,越是他們丟臉的事兒寫得越細,比如歧視黑人那一段兒,還有大蕭條啊,虐待華工啊,麥卡錫啊,真是歷歷如繪,讀了半天,也沒找著幾段說他們「偉大成就」的。哦?美國人這一招狠啊,家醜揚給下一代,那是為了警醒惕懼後人,絕不再犯同樣的錯誤。
其實,我們也不乏這樣的史觀。31年前,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這是一份振聾發聵的文件,從政治上徹底否定了「文革」等「家醜」,讓剛剛開始還有些踉蹌的改革步伐走得更加坦然自信。與此同時,政治上的否定,還需要系統而翔實的真相剖白、細節呈現和深刻反思來支撐,更要嚴肅地進入全民族特別是下一代的集體記憶——中國不改革便危乎殆哉,也才能成為民族共識。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給歷史整容,會唐突了現實,蒼白了未來,弱智了後人。最可怕的,是家醜還可能重現,君不見,仍有人在為「文革」招魂麼?
請讓孩子們拜讀「家醜」,而要是誰願意回到「文革」,自己穿越便罷,別拉著13億人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