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黨報《人民日報》以整版篇幅,大談「政改」。該版主題是: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
該報聲稱:改革開放以來,中共政治體制改革一直在進行,並取得「重大進展」。
首先舉例「廢除領導幹部職務終身制」。這一條,早在華國鋒時代就實行並做到,時過30多年,竟然又被借來炒冷飯,是「重大進展」?還是原地踏步?令人啼笑皆非。
該報又舉例「建立國家公務員制度」。而有目共睹,這個中國特色的「公務員制度」,既沒有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共產口號,也沒有生成高薪養廉的現代管理模式,不過是官場腐敗的代名詞。
凡中國人,都削尖了腦袋往裡面鑽,因為,那裡才是大撈油水的大好去處,公款吃喝、權錢交易、行賄受賄、賣官買官,無所不能,無奇不有。還有什麼「信息公開從三公經費切入」。且不說,「三公經費」數字是否從實公開?只問:為何不公開官員財產?
該報還舉例「全國人大代表選舉,實現城鄉同票同權」。意即,按人口比例選人大代表,城鄉平等,反證共產黨長期歧視農村和農民的歷史。如果這個也算「進步」,那麼,如何解釋:中國獨立候選人越來越多,他們受到的打壓和迫害卻越來越大?所謂「人大代表選舉」,分明是一個幌子。
更大的幌子,還有:該報強調,把「國家尊重和保護人權」寫進了憲法(2004年)。而有目共睹的是,中國人權狀況,不進反退,每況愈下,踐踏和迫害人權的惡例,比比皆是,天天上演,每每令世界瞠目。一句乾癟、空洞而被當權者百般拒絕落實的「憲法條文」,究竟有何意義?莫非把全體中國人都當成愚痴?
人民日報整版談政改,看似對民間政改呼聲的回應,對當權者「政改停滯」的自辯。但通篇邏輯,卻是歪談政改、反談政改。不僅偷換政改概念,而且模糊政改內涵。談的是假政改、偽政改。同時,該報該版,不談未來如何推動政改,只談過去有何等的「政改成就」,等於暗示:我黨的「政改」就是這樣了,不會再有什麼動作了。
果然,極左頭目、《環球時報》總編胡錫進隨後便欣然呼應:「啟動政治體制改革是偽命題。原因在於,政改從改革早期就已開始,否則領導人依然會沿襲一貫的終身制。」胡某之意,只要廢除了領導幹部終身制,就是「政改」,把人們對政改的期望一下子拉到如此低下的水平,明顯用心不善。
人民日報談政改,甚至把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當做「我國政治體制強大生命力和影響力的生動證明」,等於明示:中國現行制度最佳,並不需要再改革。此處,筆者暫不盤點因政治制度缺陷而堆積的中國經濟發展中的深層弊端,只須指明:經濟發展與政治建設,本身是兩個截然不同的主體領域,無須混為一談。
中共總理溫家寶,連續多年宣揚政改,強調政改的緊迫性,並說,如果沒有政治改革,經濟改革的成果也會得而復失。人民日報和胡錫進等人的論爭,分明是指向溫家寶的公開叫板。這從另一個角度表明,中共「十八大」前夕,黨內權力鬥爭、路線鬥爭日趨激化和激烈,各派爭相為「十八大」定調。
該報以結論性的口吻,強調:「政治體制改革……必須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三者的統一,絕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才能不斷收穫新的民族自信。」
在這裡,只輕輕問一句:要當家作主的人民,如果不要黨的領導怎麼辦?「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當家作主」,是如此明顯的對立與矛盾,言何「統一」?而所謂「依法治國」,在共產黨那裡,何曾得到半點落實?高智晟被失蹤、劉曉波因言獲罪、陳光誠在家遭軟禁……依據的,是哪條法律?--即便中共「法律」,究竟又是哪一條?
「絕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聽上去,就像有人發誓「決不談戀愛」一樣,潛藏著某種難言的慾望,卻表現出某種死要面子的虛偽。該報所舉農村「三委」中的監委會、「開門立法」中的聽證會等,其概念和功能,不是來自西方?又所從何來?就連共產黨念的那本老經--馬克思主義,也都來自西方,只不過,那是西方的糟粕,在西方,已經無一人一國納之入政,僅視為人類歷史上眾多學說之一。
「不斷收穫新的民族自信」,無異於自說自話,或者,說反話。當官員外逃、商人外逃、官商卷款外逃成風,當中國人紛紛移民外國、帶給世界尤其西方各國洶湧澎湃的移民潮之時,黨報侈談「民族自信」,豈非自我諷刺、自我作踐?!
(2012年5月15日)
(文章只代表特約評論員個人的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