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經濟學家薩繆爾森曾說,對陌生人,如果你被要求只能知道他一個信息,那麼最有用的就是收入。通過收入信息,你約略可以知道他的政治觀點、品位、生活內容、接受教育情況等。
各種時尚雜誌和媒體,勾畫著這個時代理想的生活。生活內容包括:好車、寬敞的房子、舒適體面而受人尊敬的工作,還要有國際旅遊、孩子就讀名校,生活裡還要點綴著奢侈的服裝和背包。可現實中,只有極少數人能夠享有這種生活。收入在人群裡是不平等的。當統計部門公布各種人均收入指標的時候,大多數人憤憤然,自嘲自己又被平均了。
自1979年到2011年,剔除價格影響的真實人均GDP大約上升了12倍,總量GDP差不多接近20倍。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30年發生這麼巨大的變化,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在歡慶人均指標快速變化的時候,收入分布的不平等狀況,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很可惜,雖然經濟學家們對中國的收入不平等狀況作了大量研究,我們在這個問題上依然所知不多。
對收入不平等問題的瞭解,還處於盲人摸象階段。第一,研究者需要一個全國有代表性的樣本才能比較準確地給出推斷。最近有了幾個全國代表性樣本的調查,但其樣本不夠大。第二,統計局花費巨資從上世紀80年代建立了城市和農村兩套家庭收支調查,樣本的代表性和規模,都屬優秀,但能利用這套數據的人很少。第三,統計局的家庭收支調查樣本,分為城鄉兩個部門,一直沒有合起來,所以關於城鄉合併在一起的收入不平等情況很少研究。第四,2億多農民工,使得各調查樣本的代表性都受到挑戰。雖然如此,我基於學者的研究和統計局的數據,努力給出個大概的圖景。
人們習慣用基尼係數來衡量收入不平等狀況。基尼係數是一個從0到1的指標,越大代表越不平等。完全平均分配,基尼係數是0;收入都歸於一人,基尼係數是1。中國的基尼係數,研究者們分歧頗大,估計在0.35∼0.5之間。少數研究聲稱在0.5以上。我估算大約在0.4,與美國水平相當。在世界各國範圍,大約處於中間水平。
基尼係數的缺點是很不直觀。現在給大家一個直觀的比較。把中國的人群按收入高低平均分為5組,每組各佔20%人口,約2.6億人:最低組、中低組、中等組、中高組、最高組。2010年,最高組的人均收入是35000元,最低組是2000元,相差18倍。這個18倍大不大?從兩個角度比較一下。1990年,最高收入組與最低收入組,差別是7倍。與美國對比一下,2006年,美國最高收入組是最低收入組的16倍,與中國當前水平相似。
這個整體的圖景,來自於把城市與農村合併在一起比較。最高收入組的人基本就是城市裡的中、高收入者。最低收入組的人,基本都是來自農村,只有極少的城市人口。城市內部,基尼係數當前大約為0.35,最高收入組與最低收入組的差距是5倍。換言之,6億城市人口,最高收入的那1億家庭的平均收入,是最低收入家庭的5倍。農村內部的不平等,更難估計,根據現有數據,最高收入組與最低收入組,差不多是4∼5倍。
雖然中國的收入不平等情況與美國類似,但我們的問題比美國嚴重。第一,美國當前的不平等是「二戰」以來最高時期,與1929年大危機爆發前的不平等狀況類似。第二,中國的收入不平等變化太快。在最近的20年,成為不平等比較嚴峻的社會。第三,中國的不平等包含最為挑戰的城鄉差異。
中國有2億人收入水平接近中等發達國家,還有2億人,忍受低劣的生活水平,缺少基本藥物,處於營養不良的邊緣。這個差距由20年前的7倍上升到今日的18倍。
中國的收入不平等問題,很難靠傳統的收入再分配政策和福利政策解決,而是要靠另外20年的高增長來解決。中國的困境在於,促進長期增長的改革和政策,不得「民心」。嚴重收入不平等下,民意的壓力,會呼喚政府採取嚴厲扭曲的再分配政策。未來中國的社會經濟演進,根本上被收入不平等的格局驅動。如何找到既能促進經濟增長,又能改善收入不平等的良策,實在是一個值得追求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