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美國及加拿大脊骨神經醫師執照的黃如玉,出版「慢性疼痛」一書,一一解說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科技進步,許多發明如電腦、網路、手機,讓生活變得很方便,但也使得越來越多人漸漸出現找不出原因的「慢性疼痛」,例如頭痛、頭脹、關節酸痛、肌肉僵硬、背部緊繃、長期疲勞、下肢水腫……等。
本書作者黃如玉,擁有美國及加拿大脊骨神經醫師執照,整理出日常生活中常見出的五種「慢性疼痛」,從現代醫學與脊骨神經醫學的角度,一一解說這幾種疼痛產生的原因及解決方法。
有愈來愈多人長期被不知名的疼痛困擾,年齡層也有逐年下降的趨勢。根據諮詢的經驗,整理出最常由日常生活疏忽所衍生的五大類「慢性疼痛」型態:
長期發炎型
吃誘發發炎反應食物,造成腸道敏感,啟動免疫反應
這類型的疼痛各年齡層都有可能出現,剛開始疼痛會集中在腰背部或下肢,不舒服的頻率一般只會間歇性出現,或出現在一天中的某個特定時段,例如早上剛起床或是下午4、5時快下班時;這些不舒服經常會被忽略,因為通常只要讓身體動一動或是休息一下,酸痛感就會消除。
這類型的人腸胃都比較差,常常吃完東西後,腸胃容易不舒服,或是經常性的伴隨著腹脹、悶痛、便祕或是拉肚子等問題。
這些擺脫不掉的脹痛感,其實是身體發炎的一種警訊。這類發炎不是我們一般認知的「紅腫熱脹」發炎現象,而是身體長期被環境和食物中的抗生素、荷爾蒙、農藥殘 留、重金屬等毒素消耗後,啟動免疫反應所產生的發炎現象,因為免疫系統長期跟這些毒素「打仗」,慢性酸痛疲累感自然找上身!
睡眠障礙型
晚上睡眠品質差,淺眠容易醒,白天常感到疲憊
根據臺灣睡眠醫學會調查,全台大約有480萬人有程度不一的睡眠障礙,包括難以入睡、淺眠、失眠、睡到一半容易驚醒、早晨起床後精神差、沒有飽足感等。長時間的睡眠障礙,會引起慢性頭痛、頭脹、頭暈、肩頸酸痛、注意力難集中、記憶力減退等症狀。
睡眠品質不佳或睡眠時間不夠,都會讓身體應有的抵抗力或恢復能力變差。當身體無法借由睡眠休息,順利的進行應有的「修復工程」時,起床時就會停留在疲憊狀態,身體長期「消耗」和「修復」不成比例,就會形成慢性疼痛問題。
保健康 每天運動30分鐘
缺乏運動型
肌肉局部僵硬缺血,骨質疏鬆變形,體力大不如前
美國2000年公布的飲食建議中,特別將運動量放在維持健康的重點項目之一,所建議的運動量,成人一天至少30分鐘、兒童一天至少60分鐘,中等強度的活動量。長期缺乏適度運動,對肌肉、骨骼、協調平衡和心肺功能都會有很大的影響。
很多人只偶爾在週末假日時,到郊外走一走;更多人假日還是待在家裡看電視及補眠。許多人想借由運動瘦身維持健康,可是缺乏動力,加上容易感到疲倦,爬樓梯走路也容易喘,只要久坐腰就開始隱隱作痛,最後自己下結論「老了」。這樣的結論,等於宣告自己放棄想運動的目標。
姿勢不良型
肌肉失衡缺乏彈性,還會引起局部肥胖
姿勢不良引發的疼痛幾乎是現代人的通病,尤其現在很多小朋友提早發育,功課壓力又大,很容易產生姿勢不良問題。出社會後,辦公桌椅的擺設,或提東西、搬東西的習慣,甚至鞋子的選擇,生活中許多小細節,都可能讓肌肉處在長期失衡的狀態下。
許多人都意識到姿勢不良帶來的疼痛,可是最難改變的就是「習慣」,長期仰賴電腦、電話、手機,習慣用肩膀夾聽電話,或是斜眼睛、歪頭看螢幕,這些姿勢不僅會衍生局部肌肉肥厚、肥大,還會讓慢性疼痛找上身,甩也甩不掉!
情緒干擾型
肌肉骨骼關節和腸胃道,都是體內情緒的垃圾桶
情緒起伏會影響身體健康,對身體的消化系統也有直接影響。有些人考試前、上臺演講前會肚子痛或腹瀉,有些人壓力大時會暴飲暴食、大吃大喝,有些人失戀時吃不下、沒食慾,這些都是身體反應的一些症狀。
當這些症狀成為慢性情緒問題時,肌肉就會莫名的僵硬緊繃,尤其是上頸部和頭頂位置。當長時間頸痛或頭痛,伴隨著腸胃道不適時,可能正來自「情緒」。
許多在工作事業上有非凡成就的人士,對自己訂了嚴格目標,給自己莫名壓力。當這些自我期許、壓力或負面情緒無法有效釋放時,就會出現長期頭痛、頸痛或經常性的腸胃道發炎。這類人最常被診斷為「自律神經失調」,也被歸類為需要長期服藥的族群。
来源:世界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