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不景氣,中國經濟面臨兩大燃眉之急:金融鏈條斷裂與房地產下行。
從房地產到製造業,幾乎所有行業都在經歷資金鏈斷裂的痛苦。尤其是在經濟刺激期急劇擴張,以及被成本上升困擾的公司,岌岌可危。
反映政府投資重點的大型投資項目進退兩難。
10月18日,《人民日報》發表文章稱,交通運輸部調研顯示,當前我國公路建設存在資金鏈條斷裂風險,部分省份出現連續兩三個月無資金支付給施工企業,個別工程處於停工和半停工的狀態。受資金到位水平低的影響,今年全年的工程進度計畫將受到較大影響,預計全年資金到位率可能會比去年下降25%,實際完成工程量可能會比計畫下降20%左右。
鐵路建設情況不遑多讓。10月18日,《第一財經日報》報導中國中鐵隧道集團副總工程師王夢恕表示,「從東北到西南,從西北到東南,大部分鐵路項目都停了」,全國範圍內停工的鐵路項目里程在1萬公里以上,其中隧道里程約佔5400公里。拖欠工人工資引發眾多不滿,建設單位、供應商則難為無米之炊。鐵道部債券屬杯水車薪,政府不得不定向馳援。據一位接近鐵道部人士透露,鐵道部已獲得國家撥款、銀行貸款共約2000億元,以緩解鐵路建設的資金荒。但這一消息尚未獲官方證實。
上市公司經歷無現金增長,風險急劇上升。
上半年中國非金融類的A股上市公司共2132家,總體銷售收入和利潤同比分別上升了26%和20%,但營運現金流同比下降6%。以建築和設備工業為主的「資本貨物」行業,2010年上半年,該行業在營運中的現金流淨流出約520億元;但到2011年上半年時,現金淨流出幾乎上升了3倍,達到1430億元。2011年上半年,整個「資本貨物」行業的淨利潤僅為840億元,因1430億元的貨款不能收回,整個行業將將錄得590億元的淨虧損。也就是說,目前看上去規模龐大、銷售可觀的公司,可能在一夜之間,因為現金流不足而倒閉。
資金充裕的上市公司則以委託貸款方式獲取20%左右回報,這樣的資金遊戲已現危機端倪。2011年中報顯示,有64家公司委託貸款170億元,三季度,滬市發布28份有關委託貸款的公告。已有多家公司的委託貸款未按時收回需要展期,債務鏈條將從下游傳導到上游。
實體利潤下降,投資虧損居多,資本與貨幣市場進入以錢炒錢的高危階段,主要體現在影子銀行盛行,高利貸氾濫。雖然溫州等地已經進入高利貸救援期,但筆者瞭解仍有很多人飛蛾扑火,進入高利貸市場。中世紀的荷蘭鬱金香熱潮重現於中國。
繼溫州發生實體企業資金兌付危機後,鄂爾多斯等地重現危機一幕。鄂爾多斯的房價已經出現明顯鬆動,大幅促銷打折的樓盤更是比比皆是。例如,位於康巴什新區的城投綠城項目近期開盤價僅為每平方米6900元,不僅開創了鄂爾多斯銷售價格的新低,也遠遠低於部分中低端地產的價格。
資金利率不當導致金融脫媒,影子銀行佔據話語權。10月17日,澳新銀行大中華區經濟研究總監劉利剛在《FT中文網》撰文指出:「簡單的測算顯示,中國目前的‘影子銀行’金融體系大約運營著人民幣10萬億元左右的資金」,資金規模佔到銀行貸款規模的20%。其影子銀行的統計口徑包括,銀行理財產品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類信貸類產品;以高利貸為代表的民間金融體系。中金公司在2011年9月末發布的《中國民間借貸分析》研究報告中則指出,中國民間借貸餘額在2011年中期同比增長38%至3.8萬億元,佔中國「影子銀行」體系總規模的33%,相當於銀行總貸款的7%。以此匡算,我國銀行體系總規模在11萬億元上下。
影子銀行的實質是躲避利率監管,根據市場風險為資金重新定價。影子銀行的壯大,顛覆了官方的利率管制系統,說明目前的銀行資金配置體系是低效而不合情理的,與市場徹底脫節,資金差價成為尋租的天然溫床,或者逼迫所有的人包括高利貸者包括企業、銀行,成為違規者。同時,脫離監管的民間高利貸,反過來成為推倒地方債務鏈條的第一塊多米諾骨牌。
資金兌付危機火燒連營。從官方投資公司、上市公司到民營企業,從鐵路到機械,從溫州到鄂爾多斯。星羅棋布的資金鏈斷裂不是小概率風險,而是大概率事件。
與資金鏈斷裂並駕齊驅的風險是房地產。考慮到三季度房地產不景氣,房地產開發商注定年關難過。
上海嘉定龍湖項目因降價而遭遇業主「包圍」,10月18日龍湖發布聲明稱,目前確實有部分浙江籍、四川籍在滬居住的的業主到售樓處,但並非連夜趕赴售樓處抗議。據筆者瞭解,前期購房者對房價下挫情緒激動,這樣的激動情緒在房地產下行期一點就著。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看淡市場,通過在房地產市場套現填補其他資金缺口,房地產下行預期明確。
房地產與金融業形成負面反饋。今年9月,全國城市商業銀行資金清算中心理事長王世豪稱,房地產20萬億元貸款,已成為中國銀行業的一顆「地雷」。王世豪稱,銀行目前貸款總量是55萬億元,20萬億則意味著房地產行業的貸款已經佔到銀行貸款總量的36%。開發商必須要到別的地方去拿錢,「結論就是開發商低廉資金時代結束了,高利率資金時代來臨了。」所謂的高利率資金,目前而言,主要包括房地產信託、企業債權、房地產股權私募基金、資產證券化。房地產高利貸時期到來,市場下行而融資成本上升,注定難以為繼。
一旦房地產下挫,銀行抵押借款、個人財產性收入必定下降,所謂銀行能夠承受30%甚至50%的房價下跌,到底是讕言還是自信,很快浮出水面。對金融與市場不應過於自信,三、四季度之交是一年定單的最後一撥高峰期,也是結算的關鍵期,此時成交量下降,加工企業訂單稀少,證明今年年底經濟回暖的可能性為零。
政府全面寬鬆幾乎不可能,定向定量寬鬆成為主要選項,如針對溫州針對鐵路建設等。資金鏈與房地產,是中國經濟的兩大燃眉之急,也是經濟的引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