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有句話叫:珍惜眼前時光。現在最新研究發現,所謂的「眼前」時光,其實是已經消失80毫秒光陰的畫面了。我們一直活在過去,不僅僅是一個感性的回應,更是科學的真理。
「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從咿呀學語,到飽讀詩書,從美國警句「利用寸陰是任何種類的戰鬥中博得勝利的秘訣」,到英國人常說的「勤勉的人,每週七個全天;懶惰的人,每週七個早晨。」,再到日本的「起早外出的跛子追不上」,談了這麼久的時間,誰有真瞭解時間?
時間存在?
是時候把這個老掉牙問題踢開了,還用問嗎?時間當然是存在的——不然我們怎麼調鬧鐘?沒錯,時間讓宇宙設有秩序排列,幸虧如此,否則,還真不敢想像,現實世界時刻混亂會是個什麼樣子。
真正的問題是,時間是天地形成之日就有還是之後新生的呢?就像,我們習慣性地認為「溫度」是自然界本來就有的,但現在,科學家告訴我們,它其實來自原子運動。如果有人認為時間是自然及額本來就有的,那麼,肯定之前,似乎得更好地弄明白量子重力。
過去和將來同等真實存在
我們總是本能地認為「現在」是真實的,而「過去」是被「修理」過的書本的記載,「將來」又還沒有來。但物理學家告訴了我們一些驚人的事情:每件過去和將來發生的事情都絕對地存在於現在!
日常生活中我們當然難以看到,因為我們對於整個宇宙任何時刻發生的事情從來無從得知,也將無法得知——但疑問仍然存在。就如愛因斯坦所舉,「迄今為止,物質世界是被認為由三維存在的演化而成,但它更趨向於是由四維存在的。
經歷時間,人人不同
無論從物理角度還是生物角度來說,這個論斷都是真實的。從物理上來講,我們有牛頓的時間論斷,這個人人皆知。但後來愛因斯坦延續牛頓的理論並解釋了,時間在一個人身上流逝了多少,取決於時間是如何在空間(特別是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度過的,就像時間在重力領域如何流逝一樣(尤其當它接近黑洞時)。
從生理或心理的角度來說,用原子時鐘來衡量時間遠不如用我們內在的韻律和累積的記憶來衡量它重要。每個人經歷時間方式的不同取決於我們是誰,我們正在經歷著什麼;有一種真實的感覺可以說明:我們越年長,感覺時間過得越快。
你其實生活在過去
確切來說,是活在80毫秒的過去。試著同時用一隻手去摸鼻子,另一隻觸腳。沒錯,你的確是兩隻手同時進行的。但是,奧秘就在這裡,科學家明確地測量到從腳傳遞到大腦的神經感應要比從鼻子傳遞到大腦的感應花更多時間。
結論很簡單:我們意識經歷需要時間去集合,在這些意識正在「此刻「進行時,我們的大腦意識已經在等著了。實驗證明了事情的發生和我們的意識經歷的時間差是80毫秒。
你的記憶並非你想像的好
當你回憶過去發生的一件事情的時候,你的大腦也同時使用著類似的「手段「想像著未來。這個過程更像上演著劇本的情節,而不是重放影像。如果這「劇本」因任何原因出錯了,你會產生栩栩如生的錯誤的記憶。我們常說」眼見為實「,結果證明,這「實」只是「可信度最低的證據被允許進了「法庭」而已!
意識取決於對時間的掌控
對意識來說,很多感知能力是相當重要的。我們清楚地知道,對於時間和可能性的掌控至關重要。與水中生物不同,陸上動物有著幾百米的視野感知能力,並有時間思考,做出行動的最好決定。一句話,沒有對其它時間的想像能力,意識就無法成立。
時間流逝,亂序增加
過去和未來的總總不同的核心——記憶,衰老,死亡,自由——是宇宙從有序向亂序演變。如物理學家所說,熵值正在增長。這時,比起低熵值是的有序,亂序的產生就有了更多的途徑。所以,解釋過去的有序現象,我們得沿路追溯到宇宙大爆炸時期。
我們仍無法解答這個難題:為什麼接近大爆炸時期時熵值較低?增長的熵值是如何對記憶,衰老,死亡等因素起作用的?
時光可以倒退?
對於普通人來說,回到過去,像電視劇一樣玩一把穿越,目前還只能是白日做夢而已。但是,對於科學家來說,倒轉時間的箭頭似乎是生物上的技術性挑戰,而不是物理上的不可能。
至少,我們也在一些前沿有所突破:莖細胞,酵母,甚至老鼠和人類的肌肉組織等方面。正如一位生物學家告訴我們的:「你和我都不能永遠活著。但我們的子字孫孫們就說不定了。」
動物的平均壽命就是十億次心跳時長
事實上,動物無論大小,不管是鼩鼱還是藍鯨,都擁有幾乎相同的平均壽命,因為它們有相同次數的心跳——15億次。從感官角度來說,所有的動物物種都經歷「同等的時間」。至少,直到我們能掌控「時光機」,又或者變成神仙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