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腳印化石(網路圖片)
大腳印化石(網路圖片)
眾多新發現的文物點中,神木縣欄杆堡鎮兩處神秘「大腳印」,一時間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極大關注。
那麼,這些腳印到底是類人猿還是古人類留下的?大腳印是如何踩進了如此堅硬的岩石裡面?神木,在遠古時期是不是也是一片叢林密佈的地方呢?大腳印的背後隱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秘密呢?我們又該如何對其做進一步的保存與研究?就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考古學、自然科學專家,揭開了「大腳印」的神秘面紗。
欄杆堡驚現神秘「大腳印」
「 在神木縣欄杆堡鎮共發現了兩處腳印遺蹟,一處是在邱井溝村,另一處在李家南瓦村。」3月15日,曾參與文物普查的一名工作人員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2009年7月,文物普查隊員在邱井溝村的大型砂岩上不到40平方米的範圍內竟發現了100多個橫豎交錯分布、大小不一、深淺不同的腳印遺蹟化石,形狀有鞋底狀、三趾或四趾狀,三趾狀的腳印大小和人的手掌接近,也有的同腳掌接近。鞋底狀共保留了4組行跡,其中一組保存非常清楚,由15個左右交錯排列的腳印組成。陝西省考古研究院的考古專家經實地測量發現,這些腳印每個長約41厘米,最寬的約24厘米,步長約58厘米,與現在成年男子一般25厘米長的腳印相比,這些腳印化石顯然要大得多。據當地村民介紹,發現這些「腳印」的巨石之上,原來還覆蓋著七八米高的石層,由於村民們修窯洞不斷在此開山取石,這塊石頭才得以裸露。
在欄杆堡鎮邱井溝村發現神秘「大腳印」的兩個月之後,文物普查隊員又在該鎮李家南瓦村再次發現大量的恐龍三趾腳印化石。在該村旁一條小溝裡的一塊巨石上,佈滿了密密麻麻的三趾腳印,這些化石腳印清晰可見,其數量有100多個,每個腳印大小相彷,長為12厘米,寬為 10厘米,步長約52厘米。
是誰留下了「大腳印」
到底是誰留下這樣巨大的腳印呢?「那裡有一眼井,是村子唯一的水源,這些腳印可能是古時候一個大人領著一個小孩去井邊打水留下來的。」在當地村民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但這串腳印為何只有去向,沒有回來的痕跡呢?「一般人的腳只有23厘米到27厘米。如果這排腳印是人類的足跡,那麼按照人的腳長與身高1比7的比例分析,留下這排腳印的人身高應該接近三米。」有人猜測,湖北省神農架地區曾發現了一個疑似野人的腳印,這會不會是野人留下的。據有關資料顯示,神農架地區發現的腳印,最大的也只有30厘米左右,比陝西神木地區發現的「41厘米」這些大腳印的尺寸要小得多;並且神木的這個大腳印是踩進了如此堅硬的岩石裡面,而神農架地區的腳印是在泥地中。顯然這兩個腳印的製造者並不是同一種生物。考古專家在欄杆堡鎮邱井溝村勘察發現,腳印遺蹟化石有的呈鞋底狀,有的則有三四個大腳趾,和人類的足跡形狀十分接近。於是,有人便猜測這個腳印是古猿留下來的。「位於黃土高原和內蒙古高原交界處的神木,蘊藏的豐富的煤炭資源,而煤就是由大量的植被死亡以後埋藏,經過上億年演變形成的。這足以證明,在遠古時期這裡是一片叢林密佈的地方,植被茂盛十分適宜這些以植物為食的巨猿生存。」自然學科專家稱,古猿是生活在距今600萬年的遠古時期,而根據地質地層分析,神木發現的大腳印卻是形成於距今1億5000萬年前的侏羅紀時期,時間差距達到了1億4000多萬年,「腳印是古猿留下來的」猜測難以成立。
恐龍腳印為何酷似人類足跡
這些巨大腳印,確實與人類的腳印極其的相似。但專家初步推斷為恐龍的腳印依然讓人心生疑竇,難道真的有與人類足跡如此相似的恐龍嗎?為瞭解開疑問,省考古研究院專家對腳印進行拓模,試圖從中發現一些蛛絲馬跡。拓好的腳模顯示,腳印中的橫紋在腳模中形成了一個清晰的凹槽,使得腳印被分割成了明顯的兩部分。雖然腳印拓模很清晰,可是由於腳印並不完整,導致對腳印的判斷出現了一定的困難。「大象在行走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前腳走過後,後腳踏到了前腳腳印上的情況,形成一個中間凸起的橫紋,同時,兩個腳印重疊在一起,會使得腳印的原本形狀難以分辨。」北京自然博物館研究員李建軍分析,我們看到的大腳印其實是兩個腳印疊加出來的。但是這個腳印到底是屬於什麼動物的,依然沒有找到答案。對比著石膏模上的細節,專家查閱了相關資料。終於找到了這個腳印的真正擁有者——劍龍,正是由於劍龍特殊的腳步,後腳恰好踩到了前腳腳印上,所以才形成了這個酷似人腳的形狀。雖然不是最初猜測的巨猿留下來的巨大腳印,但是作為我國首次發現的劍龍腳印,意義還是非常巨大的,可以說填補了我國考古界的一項空白。
「腳印化石」是1.5億年前恐龍的
神秘「大腳印」被發現後,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員胡松梅等考古專家前往實地進行調查。經過實地勘察,發現腳印長約41厘米,深深嵌入岩石中。根據岩層判斷,這些腳印保存在中生代淺黃色砂岩中,其形成年代至少在1.5億年前,而1.5億年前不可能有古人類,再加上1.5億年前這片地方曾有湖水、大片森林,是恐龍生存之地。專家認為這些腳印是恐龍留下來的。從「腳印」的保存狀況推斷,至少有兩三種不同的恐龍。初步分析,鞋底狀的「腳印」是草食性的恐龍足跡;而三趾型足跡則是食肉的獸腳類恐龍所留。
1929年,古生物學家、地層學家楊鐘健教授在神木縣就發現了禽龍腳印化石,這也是在我國發現的第一個恐龍腳印化石,後來被命名為「楊氏中國腳印」。目前,在全國發現恐龍蛋、恐龍骨架較多,但恐龍腳印很少,曾在內蒙古、陝西發現過,此次文物普查在神木縣已發現晰角類恐龍、獸角類恐龍、禽龍、蹺腳類恐龍、劍龍等5種恐龍腳印化石。專家稱,在神木縣發現的恐龍腳印分布密度之大、種類之多、保存之完整十分罕見,這些恐龍化石「腳印」的發現為進一步研究我省北部地區古地層、古環境和恐龍演化、遷徙,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證資料。
恐龍腳印為啥能保存億萬年
恐龍的腳印又怎麼會歷經億萬年留存至今,而且還是在堅硬的崖石上呢?專家經過現場考證,最終判斷腳印來自億萬年前的一個巨型恐龍,那時黃土高原還未形成,留下腳印的崖石,則是一片濕潤的沼澤,恐龍走過後,一次洪水之類的偶然事件帶來的大量軟泥沙恰巧掩埋了它留下的腳印,並且成為它的保護層,經過億萬年的演變最終成為化石。侏羅紀中期,這一地區還是一片溫暖濕潤的盆地,植被繁茂,大量的恐龍出沒。中科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汪筱林分析認為,神木這裡曾有一片廣闊的湖邊盆地,劍龍經過這裡,在濕潤的泥沙上留下清晰的足跡,最後形成了今天看到的堅硬的化石。隨著地球新的造山運動,這些足跡化石重新回到表層,而且由於地質原因,腳印走向的末端出現了一段懸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