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中國傳統文化猶如「深山大澤,龍蛇藏焉」,蘊涵了無數珍奇瑰寶,其中就有一種至今仍令人驚嘆不已的養生之道——氣功。「氣功」一詞雖然古已有之,如晉代許遜的中就有的篇目。但是,正式將氣功作為一個統一的名稱,則是現代的事。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劉貴珍同志在一書中,對「氣功」兩字作了全面解釋,從此,「氣功」一詞流行開來,並成為各種煉氣養生功法的總稱。
在古代,氣功流派眾多,各派對氣功的稱謂也不盡相同,道家稱之為「吐納」、「內丹」,佛家稱之為「靜坐」、「止觀」,儒家稱之為「養氣」、「修身」,醫家稱之為「導引」、「按蹺」……總之,不論是吐納導引,還是靜坐養氣,都沒有超出氣功的範圍。這種通過身心調煉,達到養生目的的氣功術,在中國文化的長河裡綿延了數千年,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本編從傳統思想觀念、思維方式和學術思潮等方面,對氣功與中國傳統文化的關係作一些分析。
思想觀念方面,中國古代氣功養生術對生死氣化的哲學思想、羽化長生的神仙思想、清淨無為的政治思想以及正心誠意的倫理思想等,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思維方式方面,中國古代氣功養生術與整體綜合的直觀思維、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類比推導的聯想思維以及觀物取像的象徵思維等,都有著直接的關係;學術思潮方面,中國古代氣功養生術與魏晉玄學思潮、隋唐佛學思潮和宋明理學思潮等,也有著內在的淵源關係。對此進行探討,我們可以發現:中國古代氣功養生術有著極其豐富的文化內涵,它與傳統文化互相依存、互相促進。因此,中國古代氣功不僅是一種養生之道,更是一種文化現象。先哲認為,一切都必須以修身養性為基礎,以安身立命為本根。而古代氣功正是這樣一門修身養性、安身立命的功夫與學問,所以,我們必須從文化學的角度來審視它。
二、中國古代氣功養生術與傳統思想觀念
中國文化猶如「深山大澤,龍蛇藏焉」,蘊含了無數珍奇瑰寶,其中就有一種至今仍令人驚羨不已的氣功養生術。中國古代氣功養生術一般稱之為吐納、導引、靜坐、內丹等。這種以人體精、氣、神為修煉對象的養生之道,在中國文化的歷史長河裡綿延了數千年,對傳統文化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與傳統思想觀念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氣功養生術與生死氣化的哲學思想
中國傳統思想認為,氣化流行,生生不息,天人之間,一氣貫之。物之成毀,人之生死,都是氣化聚散而致。在這種思想影響下,一種以氣為中介,融宇宙論和養生論於一體的生死氣化的哲學思想便在先秦道家學派中產生了。日本著名漢學家福永光司說:
先秦時代道家的「氣」論,將其大致區分一下,可分為用「氣」來說明世界之始,天地開闢和萬物生成的宇宙生成論和在天地宇宙間稟生的人怎樣保全自己之生,用「氣」來說明怎樣得到「一受其成刑,不忘以待盡」之睿智的養生(或養性)論兩部分。而宇宙生成論的「氣」論和養生(性)論的「氣」論儘管大致被區分,但在其根基上還有著相互的關聯,在終極上仍可視為一體之物--這被認為是道家「氣」論的特點。1
老子是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莊子是其典型代表,現在我們來看老、莊哲學中的「氣」論與氣功養生術的關係。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這裡提出了一個整飭有序的宇宙生成論體系。馮友蘭認為:「一就是氣,二就是陰陽二氣之和氣.」2
換句話說,宇宙的生成過程就是:道化生出混元之氣,混元之氣又衍生陰陽二氣,陰陽二氣交感運動、變合施受,再生成天地宇宙間的萬事萬物,而人乃「天地之心」,萬物靈長。這種氣化生成論,體現了天人同原同構的思想,蘊含了宇宙論和養生論的表裡關係。既然人與萬物的本原都是一團混元之氣,那麼,人要得道就必須抱一守氣。所以又言:「載營魄抱一,能無離乎?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滌除玄覽,能無疵乎?」「一」是道的體現,萬物的本原。從宇宙論轉化為養生論,「道生一」的宇宙生成過程也就反衍為「抱一守氣」的氣功煉養過程。具體而言,這一煉養過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首先是「載營魂抱一」,即持虛守靜,心氣合一,這是煉功前的精神準備;其次是「專氣致柔」,即身體放鬆,聚氣丹田,這是煉功的關鍵一招;最後是「滌除玄覽」,即宅心玄遠,觀照道體,這是煉功的最終目的。道家哲學,乃至後來的道教哲學都有「道」、「術」不二的特點。抱一守氣的修養法術在老子的哲學體系中是一種明道見獨的功夫。對道體的特點作了這樣的描繪:「道之為物,惟恍惟惚,恍兮惚兮,其中有像。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情甚真,其中有信。」道之為物,恍惚窈冥,若存若亡。它超越了人類文明社會賴以建立的文化思維模式和經驗習慣,非人的認知能力所能把握。老子認為,對道的把握需要一種最高的智慧去穿越人類文化習慣造成的障礙,在一種神秘的經驗方式中直觀道體。用莊子的話就是「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之以耳是感覺,聽之以心是思慮,聽之以氣則是性知,是一種超然的直覺能力。這種直覺能力只有在靜寂的內養狀態中才能形成。據載,老子是古代一個隱居修道的高人,他對道體存在狀態的描繪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他的內養功夫,因為氣功養生活動中內氣運行的情狀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感受,與老子所描繪的道體特點若合符節。明人趙臺鼎中引云:「一陽潛動處,萬物未生時,跏趺大坐,凝神內照,調息綿綿,默而守之。則一氣從虛無中來,杳杳冥冥,無色無形,兆於玄冥坤癸之地,生於腎中,以育元精,補續元氣。續續不耗,日益月強,紿之去痾,次之返嬰,積為內丹之基本矣。」這裡所描繪的內丹產藥景象與老子所描繪的道體存在特點,何其相似乃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