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馬克思(KarlMarx)30歲時從德國移民到英國。英國殖民主義宣傳者史密斯辯稱,人類的進步是依靠大英帝國的擴張、在全球散佈「自由市場」來推動的。
另一種為英國殖民主義所作的類似辯護則是由卡爾·馬克思推動的。馬克思被稱為英帝國主義的反對者,是名不符實的,因為他的著作故意利用人們的不滿來煽動、操縱群眾。馬克思30歲時從德國移民到英國,並成為一個被英國首相Palmerston愚弄的人。
馬克思是大英帝國的「全球化」的辯護者,這一點,在他為大英帝國對印度的掠奪辯護時,便已十分明顯了。馬克思以馬基維利主義(Mandevillian)來作辯護,即,因為「資本主義」優於「東方的專制政治」,雖然英國殖民主義的行動和意圖是邪惡的,英國的殖民主義卻使印度受益!
更為明顯的是馬克思為英國的第一次鴉片戰爭辯護。在許多關於世界革命可能性的虛張聲勢中,馬克思讚美鴉片戰爭把中國投入大混亂狀態。他聲稱英國是在推進中國的文明,通過消滅中國的古老文化,打開中國的門戶來迎接國際經濟。他甚至讚許地報導,英國的政策造成了中國這麼多失業人口,這樣中國難民才能被用來在全世界做奴隸工。
卡爾·馬克思在1853年7月22日紐約每日論壇報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無論他們認為是什麼社會、宗教、朝代、或國家形態的原因,導致了中國過往十年來的慢性反抗,以及現在聚為一體的強大變革,這個暴動的發生,無疑得益於英國的大炮將一種名叫鴉片的催眠藥品強加給中國。在英國的武力面前,滿清王朝的權威倒下成為碎片;天朝永恆的迷信破碎了;與文明世界隔絕的野蠻和密封被侵犯了;而開放則達成了,這才有了在加州和澳洲黃金吸引下急速開展的交流活動(指中國奴工被「賣豬仔」到外國採金礦)。與此同時,大英帝國的生命血液---銀幣,便開始被吸取到英屬東印度了。
在當時的英國,主流民眾狂熱地支持第一次鴉片戰爭(而對於第二次鴉片戰爭則有遊行示威反對),作為此等種族主義的反映,馬克思為英國強迫中國吸毒一事辯護道:
「看來,歷史要先讓這些人民全部染上毒癮,然後才能讓他們從世襲的愚蠢中醒來。」
馬克思甚至辯稱,中國人有一種對鴉片的愛好:
「真的,中國人放棄鴉片,比德國人戒掉菸草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