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 年3月,一位潛水員無意間游出了沖繩南海岸附近的安全地帶。沖繩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一場戰役的發生地,之後這個小島成為了一個景點。這個潛水員當時潛到了大概40英尺深的水下,之前從未有人游到這個深度。突然,他透過太平洋清澈碧藍的海水,看到一座巨大的石質建築,這座建築已經被大量珊瑚埋起來了。
游近之後,他發現這個宏偉的建築是黑色的,由整塊巨石建成,看上去年代久遠。建築物的外表已經在漫長的時間中被有機物侵蝕得模糊不清了。他繞著這個不知名的建築轉了幾圈,拍了幾張照片之後,就調整方向游向海岸。第二天,他拍攝的照片就出現在了日本最大的報紙上。
這個建築立即就引發了一場論戰,吸引了大量的人來這裡:其中包括考古學家、媒體工作者和好奇的業餘人士。但沒人能夠鑑定出這座建築的來源。先不說這是古代還是現代的建築,專家們連這到底是不是人造建築都不能肯定。這有可能是某場戰爭後被遺忘了的軍事設施嗎?或者它有可能是某個古老文明的遺址?
有傳言說這座建築來自遺失的文明「穆」(Mu)。在文明發源地的傳說中有這個文明的存在,不過在很久之前,這個文明就已經消亡在大海中。但沖繩的水下建築之謎被封在了厚厚的外殼中。這個建築看上去像是古代的人造物,但是,大自然的產物有時候看上去也像是人工的。那麼,如果是人工的,這個水下建築到底源自何處呢?大眾和科學界為這個問題辯論了無數次。
次年夏末,又有另一位潛水員在沖繩的水中吃驚地發現了一座巨大的拱門,拱門由巨石構成,極其精美。其建造方式與印加古城的建造方式如出一轍。只不過印加古城在太平洋的另一頭,位於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中。
這一次毫無疑問了。感謝這個地帶的急速洋流,珊瑚並沒有掩蓋這個建築,透過水晶一樣澄澈的水面,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100英尺下拱門的清晰輪廓。它顯然是人造的,而且年代久遠,看上去美得像奇蹟,矗立在沒有損毀過的海床上。
但這只不過是那個夏天收穫的第一個發現。專家小組意識到這裡可能會有更多的水下建築,他們派了潛水員對沖繩南海岸進行了地毯式搜尋。他們的專業努力很快收到了回報。秋天剛剛開始的時候,他們在近海的小島下發現了五座遺址。
這些遺址所處的深度從20英尺到100英尺不等。儘管它們之間的建築細節有一些變化,但整體風格是相近的。它們都有平整的街道和十字路口,壯麗的類似祭壇的建築物;有宏偉的、通向廣場的階梯和緩緩升起,通向一對塔狀建築物(有點像電纜塔)的遊行道路。
這組水下遺址已經非常有名,其中有的是在沖繩西南部的與那國島水下發現的,有的位於與那國島附近的慶良間(Kerama)、粟國(Aguni)的水下。這兩個島嶼和與那國島大概只有311英里。總之,如果能夠繼續找到其他的水下遺址,將與那國島和沖繩聯繫起來,那麼這些遺址就可能是太平洋一個巨大古城的各個部分。
迄今為止,這些遺址中最大的建築在與那國島東部海岸附近,位於100英尺的水下。準確的說,這個建築有240英尺長,90英尺寬,45英尺高。所有的遺址看上去都是用花崗砂岩建成的,另外,在建築內部沒有發現通道和房間。事實上,這些水下建築的風格非常像沖繩島本土的建築風格,比如島上的中城城堡(Nakagusuku Castle)。
與其說中城城堡是一座軍事設施,不如說它是一座儀式性的建築。根據專家鑑定,中城城堡可以追溯到公元前900年左右,儘管它作為一個聖地可能更古老一些。雖然沖繩本地人對這裡仍保持有一種迷信般的敬畏,但事實上,建造這個城堡的人以及它所屬的文明都已經湮滅不可聞了。
另外,在野呂(Noro)也發現了其他類似中城城堡的古建築。那裡的穹形墓穴和中城城堡一樣,都是直線條式建築。本地人對這些墓穴十分尊重,因為它們被認為是島民先輩們的寶庫。非常有意思的是,在沖繩話中,這些墓穴被稱作「莫埃(moai)」,復活節島(Easter Island)的波利尼西亞人用這同一個詞稱呼他們那些大頭長耳的雕像,據說那是他們的祖先。要知道兩地相距有6000英里之遠!
或許,太平洋兩岸的聯繫不僅僅只是語言學上的。水下遺址有些特徵更類似於夏威夷群島上的古神殿。這些長條形的神殿周圍有長石砌成的圍牆保護,宏偉的階梯緩緩上升,最後通向寬闊的廣場。在廣場上安放著木質的祭壇和神靈的雕像。有很多古神殿保存下來了,它們至今還受到夏威夷本地人的敬畏。不過,如果僅僅就建築而言,那麼沖繩水下遺址用的是巨石,而夏威夷古神殿用的是小得多的石塊。
根據夏威夷的典籍,這些神殿最初是由梅納恩人(Menehune)修建的。梅納恩人是一個紅髮種族,他們精通石匠工藝,在波西米亞人到夏威夷之前一直佔據著這裡。後來,因為不願意和新到的波西米亞人通婚,這些原始居民離開了。
除此之外,在太平洋東線的秘魯海岸,我們也找到了可能與沖繩水下遺址相關的古城。其中與水下遺址最相似的是古帕查卡馬克(Pachacamac),這個城市位於利馬南部幾英里開外。帕查卡馬克坐落在南美洲最重要的聖地,在印加時代(大約16世紀時)就是祭祀用地,但根據專家的測定,它存在的時間要比那個時代早至少1500年。在印加時代,帝國各地的信徒都會聚集到帕查卡馬克參與儀式,直到後來弗朗西斯科?皮薩羅(Francisco Pizarro)的兄弟赫爾南(Hernando)帶著22個全副武裝的西班牙人洗劫了這裡。這個用泥磚砌成的遺址有宏偉的階梯,寬闊的廣場,這和沖繩水下遺址非常相似。
在北邊,特魯希略(Trujillo)之外,還有兩座印加時代之前的遺址。它們和沖繩水下遺址風格近似。這些遺址被稱作太陽神廟,它們是一種有露臺的金字塔,由莫什人(Moche)建造於2000年前。太陽神廟大約100多英尺高,684英尺長,有著不規則的露臺,露臺是用未經火烤的風乾磚坯建造的。這個城市曾經擁有30000居民,而太陽神廟則是它的標誌物。和前面的遺址一樣,太陽神廟的建築和在與那國島發現的極其相似。
現在我們來看看太平洋的另一頭。日本的第一任皇帝是武天皇(Jimmu),他是喀木(Kamu)的直系後代,也是傳說中創造了日本社會的人。另一位古代天皇則是天武天皇(Temmu),在《日本紀》(Nihongi)和《古事記》(Kojiki)中都記載了他的名字。這三個著名的人物,名字裡都有「Mu」。除此之外,在日本北部,有一條聖河也叫「Mu」,這條河流為日本帶來了第一個半人半神的英雄。在日本,「Mu」這個詞的意思是不存在或者不再存在,就像它在韓語中的意思一樣。那麼,這是否可以理解為一個不再存在的大陸?
在古羅馬,利莫裡亞是一種儀式,這個儀式由每個家庭的主事人舉行,用來平息那些逝者的靈魂,這些死人每年都會回來一次。利莫裡亞同時也是一個巨大島國的名字,羅馬人相信這個島國曾經出現在遠東海洋上,有的人認為就是印度洋上。這個島國後來消失了,成為了無數痛苦靈魂的居所。利莫裡亞儀式是羅穆盧斯(Romulus)創立的,是為了贖回他殺害瑞摩斯(Remus)的罪孽。在這裡,我們再一次發現了「mu」這個詞。因為這對兄弟被認為是羅馬的祖先,那麼也就是說,「mu」這個詞滲入了這個文明的根基裡。在拉丁語裡,這對兄弟的名字第二個音節是要重讀的:分別是Romulus和Remus。
在19世紀早期,當時英國博物學家正在給哺乳動物分類,在描述馬達加斯加發現的一種原始靈長類時,他們使用了一個古老的詞彙:Lemur(狐猴)。因為這種生物擁有一雙巨大的、明亮的眼睛,就像羅馬神話裡的夜遊神勒穆瑞斯(Lemures)一樣。當科學家們在非洲之外也發現了狐猴時,他們非常驚奇。因為非洲是一塊獨立的大陸,就像南印度和馬來半島一樣。為此科學家們創立了一種理論,認為印度洋中間以前可能有一塊大陸連接了其他大陸,最後這塊大陸沉沒了。但是海洋學家們已經證實這塊大陸並不存在。
但是那些研究太平洋島國口傳文化的學者很迷惑,因為這些口傳文化中總是出現一個共同的主題:曾經有一個已經消失的祖國,島民的祖先 文化傳播者們從這個祖國來到移居的島上,灑下了文明的種子。
在庫瓦伊(Kaua'i),夏威夷人說,穆(Mu)在很久以前從一個漂浮的島嶼來到這裡。夏威夷自古流傳下來的最重要的頌歌是庫木裡坡(Kumulipo)1,裡面詳細講述了很久以前,一場可怕的大洪水是如何毀滅了世界。頌歌包括對於遠古大災難的模仿:「人們聽到了自然在怒吼,看見波浪起伏,大地發出轟隆隆的聲音,地震來臨。大海在發怒,海浪高過了沙灘,高過了人類居住的地方,漸漸高過了整個大陸。第一任族長留在了寒冷的高地。但死亡依然降臨了,從地球肚臍來的水流衝了進來。那就是考驗勇士的波浪。在這一晚,很多人消失了。」這一次大浪中活下來的勇士就是庫阿穆(Kuamu)。
儘管太平洋兩岸都有大量的民間傳說描述了一個沉沒的家鄉,精確的海底聲納地圖依然顯示根本沒有什麼沉沒的大陸。但是考古學上的謎題還是沒能解決。這些關於遺失大陸的神話照舊在一些遙遠的地方 比如莫爾登島(Malden Island)存在。要知道,在這個島上有一條石頭鋪的路直接修進了大海。另外,有的無人島上還有四十座帶露臺的金字塔。
總之,從南美到日本,再到波利尼西亞,這些地方的遺址都有類似的建築特徵。它們暗示著這些文化的連接點可能就是聖門。典雅的蒂亞瓦納科(Tiahuanaco)是一座聖城,位於玻利維亞安第斯山脈上,靠近的的喀喀湖(Lake Titicaca)。這座城市的主要景觀就是兩座聖門。這兩座門,一個在已經沉沒的庭院上,入口處有幾座雕像。雕像可能是某位神靈或者英雄,高達12英尺,非常引人注目;另一座門在這個城市的尾部,就是著名的太陽之門,能夠根據太陽的變化來調整方向。
我們再來看看太平洋的另一邊。湯加島上的毛依三石塔(Haamonga-a-Maui)是一座高達15英尺的石門,重109噸,而且與夏至日的太陽排成直線。日本有數以千計的聖門,它們大多數是木製的,但是所有的聖門都用來界定聖地的範圍。這些聖門被稱作Torii(鳥居),這個詞也出現在古代印歐語系中,後來在德語裡留存了下來:Tor,意思就是門。而沖繩附近的水下建築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那就是獨立的、用巨石建成的門。至於羅馬,那裡本地人每年五月都要過利莫裡亞節,他們的帝國到處都是獨立的聖門。
我們可以把這種有趣的巧合和大量考古學證據、土著的各種傳說結合起來看。這樣,我們就可以得到一個結論:確實曾有某個強大的文明在太平洋發展,這個文明對周邊地區都影響深遠。最近在琉球群島(Ryukyu Islands)的考古發現進一步證實了這個結論。琉球群島上的古建築與秘魯前印加建築風格非常相似, 當然,它與沖繩的穹形墓穴也有異曲同工之妙。
儘管如此,沖繩的水下建築或許解決了考古學的一些老問題,但同時它帶來了更多的新問題。這些古蹟存在多久了?為什麼它們會在水下?誰建造了他們?為什麼建造呢?
到目前為止,從我們收集的證據看,這個古蹟並不是由於突發的大災難而沉沒的。除了有一兩座建築有點傾斜之外,其他的看不出有任何解構破壞:沒有裂縫,也沒有落石。相反,它們保存完好。這些古蹟有可能是毀於海水上漲,或者是大陸的緩慢移動,也許同時還有什麼其他的原因。絕大部分研究者認為就是海水上漲這個原因。海洋學家告訴我們,海平面在過去170萬年前上升了100英尺。我們知道,這些日本遺址肯定非常古老。不過它們一直被強水流沖刷,所以放射性碳年代測定法可能對它們無效。
相比而言,要弄清這些遺址以前是用來做什麼的就容易多了。看看它們宏偉的階梯,還有簡潔的平臺;平台上除了木製的聖壇和神靈塑像之外什麼也沒有 這些都和夏威夷的古神殿非常相似,顯然這些遺址本來是用來舉行宗教儀式的。
不過,如果要問到底是誰建造了這些建築,那麼即使是最專業的美國考古學家也只好保持沉默。當然,在我看來,考慮到周圍上百個太平洋文明中的大洪水故事,如果這些遺址不是利莫裡亞的,那還能是什麼呢?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