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參加一個商業談判,對方是某省會城市的政府平臺公司。主談者是公司董事長,70年生人,清華畢業。談判中他游刃有餘,言辭誠懇又不失原則,任何時候對能得到什麼、需要失去什麼都十分清楚。這是一個在地方國企中少見的、厚重幹練的「少壯派」高管。
閒聊時,談及目前地方財政的困境。他很坦率:非常麻煩,沒錢!一方面土地財政已經走不動了,現階段連「飲鴆止渴」都難。
去年成交的開發商一部分開始毀約,或延遲付款;今年以來土地成交量寥寥,政府幾乎得不到收益。上個月,當地政府五宗土地拍賣,流拍三宗,剩下兩宗還是由區級平臺公司以起拍價成交,從左口袋換到右口袋。另一方面,從下半年開始,各級平臺公司均進入償債週期,整個週期可能持續一到三年。且80%債權人是各大商業銀行,減免債務幾無可能。接下來,各地方政府估計得要花大力氣協調平臺公司的償債。加之明年政府換屆以及大建保障性住房,都會對地方財政產生相當大影響。
「情形這麼嚴重,你們準備怎麼處置?」我問。
他表示:首先是馬上停止除保障性住房以外的新建項目,市政府已經下了決議;其次,準備把在貨幣寬鬆時期借的一些短債轉成長債,尤其是以市政項目融資的短債;再者就是將一些優質資產再融資或出讓套現,比如土地出讓中配套的交易市場、學校、政府辦公區等。當然,政府方面也做了最壞的準備,就是一些專項平臺公司或區縣一級的平臺公司可能出現資不抵債的情形,不過應該不會太多——畢竟平臺公司大多數還是擁有可觀的優質資產。
他最後補充說:這些都是個人想法,不代表組織。我其實就是個代理董事長,任何平臺公司真正的董事長都是書記和市長!
不過,中國經濟還真是目前地球人最大的「哥德巴赫猜想」:眼看著它山窮水盡,它往往又能柳暗花明;當你為它的「春風得意馬蹄疾」而歡欣鼓舞的時候,它卻立馬能讓你「一懷愁緒,幾年離索。錯,錯,錯」。
地方財政的困境,肇因有二:一曰政策,一曰土地。平臺公司蜂擁而上,始於2008年寬鬆貨幣政策。所有平臺公司,無一例外由當地政府「背書」;而債臺高筑之所憑,在於地方政府現在是,將來仍可能是中國各地最大的「地主」(個別地方如蘭州除外)。
2011年6月27日,國家審計總署公布了地方政府負債總額:截至2010年底,全國地方政府性債務餘額107174.91億元,其中: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67109.51億元,佔62.62%;政府負有擔保責任的或有債務23369.74億元,佔21.80%;政府可能承擔一定救助責任的其他相關債務16695.66億元,佔15.58%。
10.7萬億元,無論如何不是一個小數字!2010年國家財政收入也就8.3萬億元。相信未來兩三年,各地書記市長們日子都不太好過。從目前來看,解決之道還就是那位仁兄的思路:出讓優質資產;短債轉長債。
地方政府出讓其持有的優質國有資產,將又是一場無聲的資本盛宴。各大央企、有背景的外企和部分大型民營企業將是這場盛宴的主角。高盛、摩根等上一輪資本盛宴中「大啖頭道湯」的金融寡頭們,這次預計將難覓蹤影,同樣上不了台面的還有國內眾多中小企業。無論如何,這一場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將會是一些企業,尤其是大型企業的重大商機。同時也是中國經濟在通脹大背景下的一線轉機——周其仁老師有篇文章妙極了——《水多了加面》,裡面談到解決通脹的方法之一是:「將更多資源投放到市場去交易,吸收貨幣。」
至於短債轉長債,就更是「雙贏」了:地方政府贏得了喘息的時間,各大國有商業銀行短期內不用再擔心不良貸款額的暴增。但是不管短債長債,它終究是債,是債遲早都得還。拿什麼還?還是土地!
於是,地方政府,平臺公司,商業銀行,各個利益攸關方一起「心有慼慼焉」。如此,可以想像,五年後的房價……
来源:財新《新世紀》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