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虎媽」蔡美兒紅了。這名美國耶魯大學法學教授寫了一本書,叫《虎媽戰歌》,披露了她對兩個女兒的嚴苛家教,頓時在美國引起轟動。「虎媽」還登上了《時代》雜誌封面,其教育方式引發了一場中美教育大討論。昨天,「虎媽」一家來到上海,與滬上「貓爸」和教育專家等共同探討教育真諦。
嚴苛是為了尋求教育平衡
「虎媽」教育究竟如何嚴苛?她對孩子立了幾大家規:不准參加玩伴聚會;不准看電視、玩電腦遊戲;不准任何一門功課的學習成績低於「A」;不准在某一天沒有練習鋼琴或小提琴等。
小女兒7歲那年,有一次數學考試考得很差,「虎媽」採取高壓手段,讓孩子「瘋狂練習」,隔了幾天,數學考試成績接近滿分。小女兒8歲那年,練鋼琴一度兩手不能協調,丈夫勸她:孩子還小,哪裡能做得這麼好?可是,「虎媽」還是讓孩子持續彈琴幾小時,突然之間,孩子的雙手又協調了。「孩子那時悟出了一個道理:凡事不要放棄,堅持才可貴。」
蔡美兒說,中西方教育環境有很大差異,在美國,中小學教育比較「鬆散」,孩子功課不多,有大量的自由支配時間。除了強調社會責任心,美國教育對規則、紀律、學習習慣等要求不多。「我對孩子要求嚴格,也是為了在西式教育中注入一些中國元素,尋求教育的平衡。」
有人質疑:「虎媽」的嚴厲家教不像是在培養孩子,更像是設定程序操控「機器人」。對此,「虎媽」的大女兒、現考入哈佛大學的索菲婭說,母親的嚴厲家教曾經讓她不高興,但長大了以後卻很感謝她。
同時,父親的教育相對寬鬆,經常陪她們打棒球、看話劇等,這也讓她們能適當「透透氣」。「我長大以後也會當‘虎媽’,但並不是強迫孩子做什麼,而是挖掘他們的潛能,讓他們對任何事情不輕易放棄。」
家長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上海「貓爸」常智韜並不認同「虎媽」的教育。他主張對孩子採取個性化教育,家長要寬容,並善於和子女溝通。他的女兒去年考入哈佛大學。
「家長總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成熟,要替孩子做選擇。」常智韜說,蔡美兒的方法有待商榷,因為她把父母意志強加給了孩子。在「虎媽」眼中,孩子始終是被動的,是個被教育者、被塑造者,不管你是否願意,因為「我是為你好」,所以你必須服從。「任何教育模式都不能複製,‘虎媽’把對第一個女兒的教育方式複製到第二個女兒身上並不明智,因為兩個女兒個性根本不同,大女兒乖巧聽話,但二女兒比較叛逆,所以選擇了自己的路。」常智韜說。
常智韜認為,教育孩子時,要在遵守「遊戲規則」的前提下,多給他們一些自由權。他說,孩子10歲以後,已經有了比較明顯的自主意識,父母要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空間,多一些自己做決定的事情。
但在關於學習的問題上,「貓爸」也有一些「虎媽」的影子。他曾對女兒說:「你不希望家長掌管一切,掌管一切對家長也是負擔。但首先,你願意遵守一些遊戲規則,比如能分清輕重緩急,和玩耍相比,學習更重要等,這些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如果學習自覺了,我可以給你更多的自主空間。」
有必要把孩子培養得盡善盡美嗎?
「我完全不讚同虎媽的教育方式,因為我對她‘羨慕嫉妒恨’。」上海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顧駿幽默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作為一名父親,顧駿認為,每個生命的成長都有自己的固有邏輯,沒必要把孩子培養得盡善盡美。
顧駿的兒子如今已從上海財經大學畢業,自己選擇了創業。但小時候,他卻令父母十分頭疼。「不管你說什麼,他只要不願意的,對大人採取的方式一概是不搭理,你是毫無辦法。」顧駿說,對於這一類內心很固執的孩子,他們「軟硬不吃」,家長更談不上對他「彫琢成器」。
但顧駿認為,固執的孩子內心都有「小宇宙」,一旦點燃就會爆發。青春期時,他兒子比較胖,甚至達到100公斤以上,無論父母怎麼說,孩子都不減肥。但有一次,顧駿帶孩子去朋友新家做客,看著孩子坐在沙發上形成的「塌陷」,朋友問了句「你多重?」也許是這個觸動了孩子,回家以後,他開始減肥,一個月瘦了20公斤。顧駿說,有的孩子可能天生會排斥家長的教育,但外來力量往往能改變他們。
「我和‘虎媽’的教育完全是兩個極端,‘虎媽’是什麼都管;我是什麼都不管,放任自流。」直到今天,顧駿對自己的教育還有些「後怕」,並稱其是一場不得已而為之的「賭博」。不過,顧駿認為,孩子始終在成長,家長自己要放寬心,沒有一個孩子是完美的,家長沒必要把自己的教育塑造得無可挑剔。